2021年大杨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2021年5月24日大杨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张 永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大杨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奋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十三五”圆满收官。2020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121.43万元,增长15%。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切实维护健康安全
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精准研判、科学调度,快速响应,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凝心聚力联防联控,摸排管控重点人群,组建26个临时党支部,全镇400多名党员主动请缨,对所有自然村、组进行封闭式、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制,第一时间实现联防联控,构筑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全镇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效。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有力保障了全镇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开足马力复工复产。严格按照“五个有”、“六个到位”要求,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确保思想上不松懈、经济上不放松。
二、扎实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镇实施扶贫资金建设的各类蔬菜大棚、苗木基地、产业扶贫基地11个,在这些项目的示范引领下,大杨镇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两线多点”的布局,围绕屏黄路、环县西路,李庙村车厘子园、三时村猕猴桃园、赵集村瓜萎产业园、马宅村果蔬基地等逐渐形成规模,正在全面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加速提档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我镇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及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合作社451家,种养殖大户57个,电商经营主体15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小康路上足音铿锵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四个不摘”,压紧“双包”责任,聚力“四季攻势”,决战“百日攻坚”,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1832户494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5.61元。“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756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2817名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474户贫困户通过住房安全核验,4341名贫困群众实现饮水安全。持续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实施到户产业项目1094个,覆盖贫困户987户;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发展薄壳山核桃210亩。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57个,组织贫困人口外出务工1368人,稳定就业率达95%以上。坚持“四个不摘”,加强动态监测,防范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省考核督查巡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我镇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共建23条道路,总里程4.306公里,总投资289.76万元。安全饮水铺设自来水管网8200米、入户安装自来水182户(其中安装脱贫户96户)。实施危房改造348户;小熊中心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镇共义务植树约12万棵,多树种搭配,乔木灌木搭配,落叶与长青搭配,为大杨打造森林城镇奠定了良好基础。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完成赵集、杨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6800米。清理各类垃圾60万方,新配置垃圾桶380个、大型垃圾清运车5辆、小型垃圾清运车2辆,配备保洁人员65人。高标准完成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街道乱搭乱建、出店经营得到遏制。聚焦环境问题整治和“三大保卫战”,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和生态保护责任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五、扎实推进民生保障,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一年来,累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12105141余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一年来,共有17户困难家庭得到救助,发放救助款共计61739万元,乡镇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救助3户3人,共计资金5700元,及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当务之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全面铺开,卫生健康公益属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对退役军人、军属、烈属发放光荣牌,优抚金按月发放。开挖疏浚大沟1条长1200米,中、小沟5条长6100米,新打机井55眼,增加抗旱面积0.8万亩,新建桥40余座(其中扶贫桥40座),新增受益面积1.6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体系全面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一年来,全镇共开展大合唱比赛、广场舞大赛、曲艺大赛、书画展览等大中型文化活动20余次,组织开展文艺科技培训10余次;获得市级群星奖1人次,县级曲艺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稳步实施,为求职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免费开展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培训申请等服务,全年组织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1次,为59位贫困户提供了技能培训服务。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23939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522人,续保17417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圆满完成。
六、扎实推进依法治镇,社会生态持续净化
深入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大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扫黑除恶工作纵深推进,一年来,镇派出所共受理刑事案件11起,移送起诉9人,查处治安案件71起,行政拘留55人,涉黑涉恶案件1起,“平安大杨”建设取得实效。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的大安全工作格局,全镇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工作持续保持好转态势。充分发挥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效。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大杨发展势头不断强劲、乡村面貌突出变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一切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有效监督,更得益于全镇干部群众的辛勤拼搏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市县派驻大杨驻村扶贫工作队、政法公安干警,向所有在大杨投资兴业的企业家、纳税人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大杨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量还不高,产业发展不够快,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财政收支形势严峻,村级债务化解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任务仍然艰巨,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们将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实干为要,全力以赴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21年工作安排和“十四五”目标任务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五年。展望今后一个时期,机遇和挑战虽然都有新变化,但总体仍处于战略窗口期、政策叠加期、红利释放期、势能爆发期。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等政策交织叠加,必将带给我们更多发展红利。因此,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围绕全县“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发展战略定位,立足撤乡设镇新起点,紧扣“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促振兴”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大力开展“工业提效、农业提质、发展提速、经济提量”行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年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大杨。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特色产业培育,着力打造发展大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力推进“六大基地”建设:一是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大豆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大杨万亩优质高蛋白非转基地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成立大豆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优质大豆种植家庭农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建设年产1000吨非转基因大豆油深加工精炼包装生产线。力争到2025年,大豆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二是发展壮大LED灯饰产业。以宿州市博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市宝恩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和壮大灯饰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灯饰产业发展到年产1亿只,产值20亿元。三是做大做强有机肥产业。新建年产30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重点发展微生物菌花卉、果树等专用生肥有机肥和水溶肥。四是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增量。实施“2210”行动,积极承接南北2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辐射带动,围绕环线西路、屏黄路2条主干道,加快推进李庙车厘子示范园、无花果示范园、三时猕猴桃示范园、赵集瓜萎示范园、马宅果蔬示范园、小丁果蔬示范园、山羊生态养殖示范园、时圩草莓示范园、吴集冬桃示范园、杨集肉鸡生态养殖示范园10个示范园建设。五是擦亮“民间书画之乡”名片。谋划组建成立大杨镇民间书画艺术中心,积极申报“民间书画特色小镇”。六是打造东赵集红色旅游基地。谋划建设“淮海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
二、推进民生工程实施,着力打造幸福大杨。一是加快南大街建设进度。将杨集街南边土路改造成宽6米沥青路,对路边中沟进行疏浚和护坡,岸边进行绿色亮化,建设中小学南大门,解决学生放学拥堵问题。在派出所对面新建市民公园,为群众增添休闲游乐场所。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徐明高速高集出口已列入全县“十四五”规划。216国道一标段已实施到我镇吴集村南,屏黄路升级改造已列入全县公路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对杨集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建设小丁标准化水厂一座。申请谋划新濉河灌区提升工程,按10年一遇标准疏浚丰收沟、魏沟、孟沟3条大沟,新建魏沟站、恢复孟沟电灌站及干渠。三是优化教育布局。2021年,新増吴集幼儿园、赵集2所幼儿园;扩建大杨中心学校;2024年撤并李庙教学点、时圩教学点;2025年撤并曹安教学点。全镇保留初级中学1所、完小6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9所。四是推深做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推进时李、东赵集等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五小园”建设,推广路肩种植黄花菜、胎菊等模式。加强公厕管护,引导和支持农民建设新型卫生户厕,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高集街道和吴集街道下水道工程。
三、夯实社会治理根基,着力打造和谐大杨。一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干部下访、重点人群“五包一”制度,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充分发挥“一家两中心”和村级“一家两站”作用,强化源头管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盯紧重点河道、堤坝、路段等,提前治理,科学预防。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针对境内县道、镇道、村道等道路,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
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打造靓丽大杨。一是优化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线下的事项“最多跑一次”,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到每项工作的落实,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没有抓不好的工作,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精神状态,关键在态度决心,关键在责任落实。全体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促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上来,转变到谋事、想事、干事上来。三是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总结完善和推广李庙村“321+N”模式村级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各村通过兴办小加工厂、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力争到“十四五”末,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达到50%。
五、抓好十件惠民实事,着力打造实干大杨。在确保完成省、市、县下达民生工程实施任务的同时,着力办好以下10件惠民实事:
1.完成杨集、马宅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完成南大街建设工程;
3.完成杨集村市民休闲广场建设;
4.完成岳时路4.4公里白改黑提升工程;
5.完成杨集、小丁多功能厂房建设;
6.完成时圩、李庙扶贫工厂二期建设;
7.启动杨集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
8.完成自来水厂消氟工程,提升自来水水质;
9.完成中心校食堂扩建工程;
10.对全镇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商标注册;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大业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加快推动大杨高质量发展,合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大杨建设的崭新篇章!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2021年大杨镇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