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圩镇2023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深化“一改两为”相关部署要求,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平稳、高效的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工作单位”“全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关工系统‘双创·双百佳’先进集体”“全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健康乡镇”等荣誉称号,现汇报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党建引领,全面激发镇村工作动能。
一是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注重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集中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加强阵地建设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新文明实践所(站)、宗教场所和综合文化站的各项活动。二是优化“五面红旗”争创机制。进一步完善我镇目标考核实施意见,以“五面红旗”争创为基础,以阶段性中心工作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重要指标,对各村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评,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镇村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开展综合考评11次,进一步激发村级工作动能,引导镇村干部树立起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三是严抓党建核心主线。坚持每月主题党日活动,规范“三会一课”规范党员日常管理教育,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把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践行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党员干部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今年以来,新发展党员29名,新入党同志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比例结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党建引领信用村相关部署,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推广农机打捆离田、无人机飞防、惠农服务站及特色农业种植等产业,预计至2023年底,全镇集体经济达100万元的村4个,50万元的村5个,其余各村均超30万元。
(二)抓指标任务,努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今年以来,我镇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行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预计1至11月,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4.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47万元,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3276万元,全镇生猪出栏1.6万头。目前实际生产(或半停产)的工业企业39家,其中板材19家、服装3家、面粉1家,建材3家,家具2家,饰品制造1家,机械制造1家,金属制品1家,生物质能源4家,包装材料1家,玩具1家,宠物饲料1家,环保设备1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1-11月,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1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是3.96亿元、0.75亿元;利税分别是0.87亿元、0.2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3亿元。
一是引领农业多元化种植。在坚持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理念植入农业发展全过程,重点发展元胡、大蒜、香菇、大棚蔬菜产业,今年秋季,元胡、大蒜面积首次超过一万亩,其中元胡种植面积4500亩,大蒜种植面积6000多亩。切实立足镇域经济以农为主的产业实际,发挥葡萄、哈密瓜、花卉苗木、西瓜等特色产业优势,构建以刘宅、东北、华新为主线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农民领办和创办蔬菜水果、观光采摘等生态农业,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刘宅村阳光玫瑰葡萄和花卉苗木基地种植规模,增建10个大棚,引进最新种植技术,从增量向提质转变,同时大力宣传推广观光采摘等休闲内容,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吸引周边区域游客前来休闲、采摘。推进东北村小田并大田整村试点改革完成,将4000块土地合并成960块。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全县5万亩,黄圩镇种植面积达10286亩。全镇增收450万元,实现了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加大特色种养业发展。重点依托武圩村福玲食用菌大棚基地,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辐射带动,提升规模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整合资金1130万元,增建36个恒温棚,2000平米冷库和4000平米的储物棚,推行无公害绿色产品(已获批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注册商标),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将年培育菌棒从70余万支提升至160万支,年产食用香菇从150多万斤提升到330万斤,实现年产销值和年净收益翻一番。积极带动北部各村农户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就业或直接参与种植经营,将香菇种植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走出“小蘑菇,大产业”的农村增收致富新道路。同时,积极发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泗县苏强种植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泗县绿林种植家庭农场、泗县农梦种植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合作社1家(泗县双色葵种植合作社),目前正待省市下文。2024年计划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油菜1500亩,积极贯彻落实“千亩片、万亩方”的决策部署,实现粮油面积、产量稳中有升。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实行“一企一专员”制度,班子成员对口包保企业全覆盖,将惠企政策送到企业家手中,同时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重点引进宿州卓康实业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宠物食品及用品批发、玩具制造销售、塑料制品制造销售及各类日用品制造销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10000万元,年缴纳税金1000万元,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盘活黄圩镇孙苏沼气发电厂厂房设施,引入世拓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农作物秸秆与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促进闲置资产得到有充分利用,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进一步加大新能源项目扶持力度,帮助泗县新耀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泗县金瑞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颗粒生物质燃料生产,探索建立以孙苏—三侯为主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带动南部各村广泛利用农村资源(秸秆树枝锯末等)发展生物质燃料生产,实现新能源年产值超6000万元,形成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午秋两季秸秆综禁实现零火点。
(三)抓民生实事,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正确认识镇情村情,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积极消除返贫风险、积极开展“回头看”、积极补齐工作短板,同时结合社会事业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
一是着力筑牢社保屏障。筑牢社会保障基础,全面完成劳动力就业指标,积极落实失业人员相关优惠政策,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实现就业,举办各类宣传活动40余次,发放就业优惠政策宣传资料20000余份。二是着力开展社会救助。持续关注困难群体,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精准摸排,全面掌握农户实际家庭情况,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效不断提升。新增低保87户99人,及时救助因病因灾的贫困户、边缘户和监测户家庭65人,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82人。三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墙体标语、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合理配置垃圾收集清运运输车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推进农户自行建造砖砌三格式卫生厕所774户,共计拨款108.36万元。四是着力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及我县55条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责任,投入近160万元消除隐患问题37个,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五是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对红星村岳刘中心村及东北村李场中心村进行建设,以农村基础设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宜居美丽乡村。六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规范便民服务办事流程,严格实行“五办理”,推广“皖事通”APP,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群众咨询导引台和便民服务意见箱,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进一步筑牢政民互通桥梁。
(四)抓社会事业,统筹推进镇域全面发展。
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我镇篮球代表队荣获全县小学生篮球赛女子第一、男子第二的好成绩,先后获得县师德师风工作先进单位、市少年宫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校园、县教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干道、街道及各村醒目位置设置固定宣传标语公共文明创建、精神文明、卫生防疫、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栏等1000余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0余次。全面开展卫生镇创建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继续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大力完善镇村路网,积极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7.9公里,实施魏黄路2.8公里,老泗徐(黄圩街西至山闵路)4.5公里,东大街升级改造0.61公里,总投资1053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法工作精神,开展“八五普法”、“法律六进”活动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打击养老诈骗、反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等活动。发放调查问卷12000余人次,群众对安全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打造“平安”已初见成效。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夯实镇村组三级信访责任,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共排查调处各项纠纷、矛盾56起,调解成功54起,成功率达95%以上。受理各类信访案件3件,办结率、反馈率均达10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加大土地执法巡查力度,根据国家卫片执法图斑,我镇今年以来无新增违法用地。推进完成新增耕地134亩,耕地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保证了粮食安全。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传导党建工作压力还不够,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激励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少数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二是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方法不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各村缺乏种养殖能人,人才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性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产业兴镇任务艰巨,实现预定目标压力很大。四是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领域、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五是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优、素质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基层党建为主导,激活镇域发展引擎。坚定不移地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项工作的引领,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夯实作风建设根基,巩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和进度表,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持续完善奖惩机制,倒逼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列出监管清单,做到有章可守、有规可循,积极打造特色党建示范带。加强基层党组织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培养力度,为村干部队伍输送人才。
(二)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实现经济扩量提质。开展好“四送一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双招双引”为抓手,集中全力,做到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新增“四上企业”3家。引导已有板材等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小个散到产业集群企业化管理的转变。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扩大泗县福玲食用菌培育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初步形成完整食用菌产业链。
(三)以“三农”工作为主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政策和帮扶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持续加大土地深耕、小麦“一喷三防”等项目投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个,持续稳定生猪出栏量。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推进“空间规划”,推进“宅基地”改革和“一户一块田”改革,完成土地调整1万亩,土地流转2.5万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30家。推进有条件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促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优化镇村生态环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天蓝水清、和谐宜居的美丽黄圩。继续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巩固提升整治成果,防止污染反弹。全年新改户厕1000个,完成红星村和东北村两处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抓好全年秸秆综禁工作,确保实现零火点,保持空气质量优良。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强化老濉河、民利河等重点河流水体监测,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全镇新植树木1.5万株以上。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
(五)以民生事业为主责,大力增进民生福祉。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全镇公共卫生条件,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退伍军人服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工作。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积极稳妥化解积案,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共泗县黄圩镇委员会
2024年1月5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黄圩镇2023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