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泗县大庄镇:落实五项机制消除五类人员返贫致贫风险
泗县大庄镇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主题,进一步把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效转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落实五项机制,保障五类人员,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在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后,该镇持续围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搬迁户、低收入户、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五类人群,落实镇、村、片、组四级干部“网格化管理”,做到问题早发现、困难早帮助,风险早排除。
保持帮扶责任机制不变,让脱贫不稳定户安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责任体系不变,坚持每月对帮扶对象进行跟踪监测,与户下共同谋划发展计划,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守住底线。建好镇村便民服务大厅,畅通户下主动申报诉求渠道;发挥好镇村组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主动发现、及时报告;畅通与多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对接平台,做好研判预警;根据户下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帮扶,动态清零。
开展常态化监测机制,让边缘易致贫户放心。以驻村工作队、村和组为主体,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管理台账,参照脱贫户帮扶体系,完善帮扶人联系制度,协助户下谋划发展计划。主动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为主的实际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规定的与脱贫户同等享受的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关爱机制,促进易地搬迁户和谐融入社区。和搬入地的乡镇共同参与,落实好帮扶措施,共同定期回访,积极协助户下解决就近就医、子女就学,户籍迁入等问题。通过推送信息、引导就业、开发公益岗位等途径,多渠道为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员提供务工就业,促进家庭增收。对存在丧失劳动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做实政策兜底保障,确保易地搬迁户基本生活有保障。
进行动态及时调整机制,让低收入户返贫风险早排除。按照国家标准,重点关注低保对象、分散供养对象,以及家中存在丧失劳动力、无劳动能力等特殊家庭,建立监测帮扶台账,做到问题早发现、困难早帮助,风险早排除。结合该家庭成员构成、劳动力状况,子女赡养能力等实际,通过鼓励发展产业、引导就业、子女赡养、落实转移性收入以及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家庭增收。对风险隐患较大的低收入户,按程序纳入边缘户管理,安排联系人,落实帮扶措施。
认真分析研判风险机制,让特殊群众得到多元化救助。让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特殊群众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多元化救助,针对性解决实际困难。镇、村和组,定期联合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医疗报补后自费较高的重病户核查核实,积极落实大病分类救助政策。做实“群众诉求咨询台”,确保情况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风险第一时间化解。组织镇残联定期对重残人员家庭核查,落实残补残护等有关政策。充分发挥应急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按政策最大限度解决户下的实际困难。
截至目前,对全镇1719户脱贫户、66户边缘户都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拟定帮扶措施1.5万余条。全镇实现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145人、边缘人口务工就业47人,同比增长20%,其中省外务工944人、省内县外122人、县内1126人。全镇无脱贫不稳定户,66户边缘户易致贫户风险隐患已经全部消除。全镇排查出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的户13户,都建立了台账,并进行分类帮扶,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