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瓦坊镇人民政府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解读】瓦坊镇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工作规划解读

发表时间:2021-12-06 15:17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瓦坊镇人民政府
【字体:

(一)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奠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基石

1.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借助2021年乡村换届契机,选优配齐配强业务精干、甘于奉献和综合素养较高的乡村两级干部,组建一支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县委县政府战略布局,为瓦坊谋振兴,为瓦坊人民谋福祉的乡村干部队伍。

2.继续高质量打造乡村道路交通、基本农田、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以充分满足农、工、商、旅全面振兴的需求。

基础道路方面。在彩虹大道、小环乡路贯通的基础上,打通“两纵两横”小环乡路连接线,彻底疏通小环乡路“毛细血管”,启动总长近50公里的大环乡路升级改造工程,配套新修桥梁20座(其中大桥2座),道路两侧绿化450亩,新装路灯2000盏,项目总投资约7千万元。进一步完善全乡十个行政村15公里断头路和末梢路,完善收储中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基本农田设施方面。未来5年将着力新建板桥126座、涵闸11座,疏浚大中沟6条、25.5千米。

3.持续抓好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城乡居民健康卫生成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等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4.继续强化乡村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以丰富多彩的乡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以城市化标准做好垃圾管理、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汪塘清淤,以优质服务创建优质营商环境,促进产业振兴的筑巢引凤工作,为工、农、商、

旅等产业协同发展备齐功课。

计划5年内户厕改造10000户,建设1个垃圾中转站、覆盖全乡的10个垃圾收集站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建设苌圩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吴宅中心村、陡张中心村瓦坊村歧路中心村、小薛村王兆中心村张楼村对面张中心村、郭集村郭集中心村王集村小王中心村、应宅村位玉中心村瓦坊村桥南中心村、小薛村小薛中心村

(二)筑巢引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1.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激发现有企业活力,逐步做大做强。在十四五期间,持续落实惠企政策,激发企业活力,争取将欣国工艺品厂、泗县旭彤制衣有限公司等培育成年产值2000万元的规上工业企业。

2.聚力创建优质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引进相对优势产业。当前,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引进“再生资源”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购置再生骨料、水稳生产设备6台套,年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约50万吨,年产再生骨料50万吨、水稳30万吨项目建成后,直接带动就业25人,年利总额1000万元,年创税200万元,力争成为年产值5000万元的规上工业。

3.持续强化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更多的商贸企业在瓦坊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汽车销售企业、电商、大型零售超市等项目在瓦坊落地生根。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闲置厂房、校舍等引进中小型加工企业,支持服装加工、电子加工扩大规模经营。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实现三个商业发展目标:一是申报成功5家线上商贸,年销售额预计1.5亿元,累计增速50%;二是争取十四五期间投资10余亿元,累计增速30%;三是全乡工业产值达12亿元,累计增速18%。

(三)提档升级农业阵地,主打“白鹅之乡”,实现多元化生态农业产业格局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农业阵地,认真做好“一户一田”和“一户一宅”的土地和耕地小流转工作,为大面积土地流转和种养业产业化铺路搭桥。2025年全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28.95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6500公顷,全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89.5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9.4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13.15公顷。

2.大力度培育润丰鹅业。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全力打造“白鹅之乡”工程。借鉴大路口“山芋之乡”品牌创建成功经验,以岳场村白鹅产业为引领,在全乡推广铺开。初步估算,2022年底将实现年孵化种鹅20万只,鹅苗1000万只,肉鹅500万只,以及配套的饲料、鹅毛加工包装等,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6亿元。为此,瓦坊乡将不遗余力打造“白鹅之乡”工程,借助岳场小河沿省级美丽乡村,向北利用土地增减挂建设岳场鹅产业园,占地80亩,从种鹅户回收鹅蛋孵化,全乡养殖集中屠宰,到饲料、鹅肉、鹅毛、鹅蛋等系列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形成“孵化厂+饲料厂+屠宰场+(种鹅和肉鹅养殖户)+加工+市场”的产业群。使其成为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一个实力雄厚的产业品牌,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为乡村产业振兴起好头、带好路。

3.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瓦坊乡将充分发挥千亩扶贫产业示范园的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作用,着力开发农作物种植、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农业植保服务、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土地托管、生态养殖、农副产品初加工及销售等业务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扶持以苗木花卉、商品蔬菜为主的示范基地。投资500万元扩大瓦坊乡五彩田园家庭苗木种植基地1000亩。增加红冠、十月光辉等观赏性灌木新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增加菜豆种植面积500亩。延伸产业链,投资300万元建设食品保鲜库1座购置菜豆筛选、水洗、剥壳、包装设备5台套,可增加就业人员30余人实现产值2000万元。

4.开发多元化种养殖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一是全力扶持和推广吴宅村白对虾养殖项目。力争2025年基地专业大户达到500户,年产值达到2520万元。带动30户脱贫户就业,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二是维护和壮大应宅村良种繁育基地。力争2025年扩展到5000亩,总投资194万元,计划建成5个分拣包装车间、3-5个储藏库,带动应宅村全村130户农户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左右。

三是引导群众积极改善种植结构。实施丝瓜种植工程,采取集中(基本农田)和分散(房前屋后)相结合的种植模式,2021年全乡每个行政村不低于100亩丝瓜种植,力争2025年扩展到3000亩,种植户每亩净增收可达2000元。

(四)全力打造新兴旅游产业带,以旅游促产业振兴

十四五期间,竭力打造“文化+旅游+经济”综合体系,持续创新打造瑶剧,让其像泗州戏一样流传不息。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重点打造土山文旅片区建设项目。

即紧紧抓住泗县北部蟠龙山旅游片区打造契机,借助民间资本,以彩虹大道瓦坊段延长线为轴心为主线,打造10公里绿色长廊,沿彩虹大道瓦坊段为轴心,向两面辐射,在陡张村千亩示范园基础上,将王集村小王庄扩大科技示范产业园,打造北部新型采摘园。打造王集村土山山塘为新时代旅游餐饮休闲垂钓中心;沿垂钓中心向北延伸打造阳光新区农耕文化馆,让人民追忆历经弥久的农耕生产生活美好时代;打造陆沟烈士陵园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一代又一代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哺育栋梁之才。

凝心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巩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措施,对全乡所有贫困户按照脱贫后“四不摘”的要求,围绕123+1核心指标加强动态监测,加大帮扶力度,有效预防返贫。对全乡低收入人口及时摸排帮扶,依托产业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激发内生动力,增加收入,防止致贫人口发生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经瓦坊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