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山头镇人民政府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山头镇“十四五”规划

发表时间:2021-01-21 15:00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山头镇人民政府
【字体: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

社会生产总值突破14.9亿元;财政收入由807万元增长到1106万元,年均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930元增长到13700元,年均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5.5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共选派582名帮扶干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年来累计减贫759户2016人,五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均降至0,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63个自然庄整治全覆盖,建设小公厕195座,完成户厕改造7400个,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打造小公园5个。投资5500万元完成山头街道建成区、山头中心村、大柏中心村、骆庙中心村、王场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做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13个问题全部通过验收;关停拆除燃煤锅炉15个,完成清洁能源替代13个;关闭散乱污企业2家。

(三)“双基”建设日新月异。完成找沟街区提升改造和泗找路山头镇街区段加宽工程,累计硬化道路392.876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山头村、骆庙村公交客运站投入运营,实现村村通公交。山头闸顺利通车。完善山头村、找沟村、大柏村、骆庙村等村污水管网建设,找沟水厂投入运行,安装路灯3260盏。新建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地和室内健身中心,极大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达100%,“三变改革”顺利完成。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完成龙河治理工程、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骆庙村“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旱改水项目等工程,全镇各村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62 户、家庭农场37家,发放劝耕贷1500余万元,新建经果林827.62亩。

(五)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新建山头中心幼儿园、袁张村幼儿园等5所公办幼儿园,实施校舍维修改造项目7个,山头中心校被评为“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投资近1500万元,改、扩建卫生院住院部、门诊大楼和13个村级卫生室,增添了新型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新建山头镇残疾人托养中心、张店村养老服务中心分院和13个村残疾人工作站,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应急广播、低压线路改造和通信网络升级全覆盖,村村有文体活动广场和舞台,广场舞大赛、曲艺大赛等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开展“泗县好人”评选活动,获评安徽好人3人、宿州好人6人、泗县好人2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未发生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四五”期间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以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实现“项目大突破、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

三、“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以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为目标,立足产业种植、养殖的实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科学制定畜牧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全面推开“一户一块田”改革。

——立足重点项目,打造发展新引擎。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镇”战略,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支持本土和返乡人士创办各类加工企业。紧紧围绕现代物流、服装加工、电子商务、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等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大的企业项目。“十四五”期间,力争招引过5000万元项目6个,过亿元项目3个,招引企业过50家,全力以赴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让企业成功落地,助推全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镇村建设,开启乡村全面振兴。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以“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抓手,优化镇区发展规划,提升大柏、找沟、骆庙村集贸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和人口分布。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建房,提升农房安全质量和抗震设防。实施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实现村村通县道。积极协调力促S304徐洪河港区连接线改建工程开工实施。

——坚持绿色发展,共建和谐家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纵深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做好潼河、龙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有机肥料产业。深化村庄清洁行动,严格落实“五清一改”,不断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顺鑫建筑垃圾消纳场等企业作用,加快建筑垃圾分类分级利用。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升民生福祉。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城乡居民医保成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等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产业谋划

本着“稳农、强工、活商、兴旅”的工作思路,强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重点打造“一区两景三带四园”(一区:规模专业养殖区;两景:“柏蒲荷风”、“赤山暮雨”景观;三带:三万亩强筋麦种植带、两万亩水稻种植带、两万亩菜用大豆种植带;四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板材家装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徐洪河港口物流园),发展特色农业、现代畜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休闲旅游业,壮大实体经济。

——规模专业养殖区。发挥山头镇养殖大镇优势,建设山头规模专业养殖区。以沃得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惠庙、山头等村养殖户,建设年出栏10万头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示范养殖基地,以大柏村肉羊养殖厂为引领,打造年出栏1万只肉羊示范养殖区。以蔡圩蛋鸡、找沟肉鸭为核心,构建规模化家禽养殖示范引领区。

——“柏蒲荷风”景观。以大柏村“柏蒲荷风”、“大柏圩战斗”遗址为依托,打造田园度假、红色教育中心、游乐、休闲垂钓、有机种植等为一体的1500亩现代农业观光园,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汪塘、沟边、路边等处,推进小鱼塘、小藕塘、小果园、小菜园建设。大柏村向东3公里是江苏潘山、向西3公里是赤山,是地理自然形成的两山之间低洼地,地平面低于相邻村2.5米。全村秋季作物连年受涝,受灾损失在300万元以上,占比农田收入减少30%。纳入“低洼地改造”3000亩,变劣势转为优势,建成“稻、虾、蟹”综合养殖区,以此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群众富、环境美”的目标,再现“柏蒲荷风”景观。

——“赤山暮雨”景观。赤山横跨山头村、找沟村,接壤宋圩村、惠庙村,平均海拔34米,山地面积18平方千米,表层可耕种。以山头村樱桃、宋圩村薄壳山核桃、惠庙村桃林为基础,完善赤山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分片区栽植桃、梨、樱桃、冬枣等果树,打造万亩果林。同时,载种特色花卉,辅种花生、黄花菜、水果山芋等作物,再现“赤山暮雨”美景。

——三万亩强筋麦种植带。全面推进“一户一块田”工作,引导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流转,培育骆场、潼城、骆庙、张店等村三万亩强筋麦种植基地,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两万亩优质稻种植带。依托蔡圩村、袁张村旱改水项目,结合杨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在骆庙、袁张、找沟、蔡圩、钓台、杨桥等村建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带,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两万亩菜用大豆种植带。以骆庙村冷库为产业链基础,以党员干部示范种植,扩大骆场村、骆庙村、袁张村、大柏村现有种植面积,与周边乡镇连片,实现产、储、销一条龙,打造长三角绿色“菜篮子”基地。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安徽省食品行业管理示范企业旭峰面粉有限公司为引领,在骆场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园。投资2000万元对面粉厂进行技改,提高产能,延伸产业链。重点引入水稻、菜用大豆、麦皮饲料等深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覆盖服务周边乡镇。

——板材家装产业园。依托现有兴和木业有限公司、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和10余家板皮生产企业,建设板材家装产业园。以码头运输的木材为原料,积极承接临界江苏省沙集镇、凌城镇电商家具溢出效应,招引板材家具加工企业,生产实木板、装饰面板、密度板等板材和床、柜等家具。同时确保安徽省乐婷涂料有限公司顺利投入生产,逐步形成以板材、家具、涂料为主导的家装产业。

——双创产业园。整合山头潼河南岸现有厂房和连片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金,建设标准化厂区,打造双创产业园。将镇域内服贸、手工饰品、毛绒玩具、电子等零散加工点集中迁移至园区,形成规模,“筑巢引凤”承接产业转移。

——徐洪河港口物流园。以港口为依托,建设徐洪河港口物流园,建设码头仓储区、物流仓储区、电子商务区、建筑建材加工区、园区管理中心等,承接长三角、淮海经济带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物流业、工业、建筑业等企业,使山头镇成为我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山头镇人民政府

2021年1月20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山头镇“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