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征集】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关于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力抓好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防控攻坚战,确保山头镇小麦提质、增产,起草了《2025年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一、公示时间:2025年2月14日—2025年2月24日(因工作紧急,本次意见征集时间仅为10天)
二、提出意见建议的途径和方式:
1、联系电话:0557—7905018
2、邮箱:1342894196@qq.com;
3、邮寄地址:泗县山头镇为民服务中心(邮编:234344)
4、在线留言:可通过泗县人民政府网站调查征集栏目(https://www.sixian.gov.cn/zmhd/myzj/index.html)在线提交。
关于《2025年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我镇夏粮生产安全,根据《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2025年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小麦种植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现将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受气候异常、菌源积累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镇呈重发态势,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2025年全镇小麦种植面积约8万亩,赤霉病防控任务艰巨。为有效遏制病害流行,确保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亟需制定科学、系统的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技术路径。
二、起草依据
1. 政策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
• 农业农村部《"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
• 《安徽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办法》关于赤霉病防控的硬性指标
2. 技术依据
• 省农科院《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市县植保站202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会商结论
3. 现实需求
• 2024年我镇赤霉病平均病穗率达5.2%,部分田块病粒率超3%,亟需强化防控措施。
三、主要内容
(一)创新防控策略
实施"一控两保"策略(控病害、保产量、保品质),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1.预防窗口期:严格把握"见花打药"技术原则,建立"气象+农情"预警机制。
2.科学用药:推荐24种高效药剂组合,实行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
3.全程监管:引入第三方飞防质量监管,确保亩用水量、雾滴密度等参数达标。
(二)技术措施亮点
1.精准施药:按小麦生育进程划分5个施药责任区,建立"分区包保"制度。
2.绿色防控:有机小麦基地推广四霉素等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
3.收储管理:建立"村集体+烘干中心"联动机,重点防控收获后二次侵染风险。
(三)保障机制创新
1.组织保障:实行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三级包保责任制。
2.资金保障: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统防统治给予补贴。
3.考核保障:将防控成效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与"五面红旗"评定直接挂钩。
《2025年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目标任务
以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行动为引领,落实“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突出抓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坚决遏制全镇小麦赤霉病重发流行。2025年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目标任务为10万亩次,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治处置率100%,赤霉病病粒率低于2%。
二、防控策略
针对全镇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落实“一控两保”(控流行,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阻击战。一要坚持“见花打药”技术总原则,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在我镇重发流行态势;二要贯彻“一遍预防不动摇,两遍防治看需要”总的防治要求,高质量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三要坚持要抓好小麦后期“一喷三防”工作,为全镇夏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三、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抓好穗期防控。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提质控害增产技术,在做好前期农业措施和苗期综合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准、优、统”等技术措施,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应急防控。
1.把“准”适期。我镇依据小麦赤霉病中短期趋势预报会商结果,抢抓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5-7天内视天气情况开展第二次防治。高感品种扬花期有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施药预防。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2.选“优”药剂。重点推广应用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丙环唑·氰烯菌酯、丙唑·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喹啉·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唑醚·戊唑醇、氟环·咯菌腈、吡唑萘菌胺·戊唑醇、唑醚·咪鲜胺、咪鲜·嘧菌酯、井冈·戊唑醇、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霉酮、戊唑·福美双、戊唑·嘧菌酯、氟环·醚菌酯、咪铜·硫磺、咪鲜胺·噻霉酮、苯甲·丙环唑、丙环·福美双等(排名不分先后),也可选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专用优质小麦(如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可选用四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 等生物农药防治。飞防作业时,药剂要选择超低容量液剂、液态环保型药剂等,可添加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沉降剂等,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使用效果。二次施药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抗性水平高的地区,要慎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单剂及复配制剂。
3.推行“统”防。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代防代治,确保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亩用水量为 1.2L-1.5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 1.8m-2.2m、飞行速度小于 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内吸性药剂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15个/cm2,非内吸性型药剂覆盖密度不低于20个/cm2,)。全面开展赤霉病防控第三方监管,确保防治作业质量。
4.执行监“管”。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工作,全程监控防治质量。强化第三方监管备案管理。规范第三方监管流程,采用系统平台监管和人工实地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严禁空飞、造假等恶性骗取飞防补贴影响防控质量行为发生,真正实现有效监管,提高防控作业质量。
(三)抓好收储防侵染。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污染收储的小麦,仍能导致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各村社区要加强小麦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千,汰除赤霉病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四、工作要求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原则,进一步完善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机制,全面打赢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成立山头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病害,赤霉病防控工作已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党组织书记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具体抓措施落实,明确防控任务,压实防控责任,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二)强化及早谋划,落实要素保障。用足用好省财政预算支持重点病虫害防控资金、市财政专项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赤霉病防控工作。提前谋划落实好统防统治组织、防控器械、防控药剂等要素保障,切实做好质好价优的药剂采购和施药器械调配、检修、保养等工作。
(三)强化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我镇将采取召开现场会、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培训赤霉病防控技术。开展“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技术包保服务,重点抓好小麦穗期“准、优、统、管”四项防控措施,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鼓励整村、整镇推进统防统治和代防代治,着力提升统防统治覆盖率。
(四)强化科学评价,落实防控效果。在赤霉病发生稳定期,我镇采用自评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全面客观评价赤霉病防控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建议,提升防控效果。
五、注意事项
农药包装废弃物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回收工作,严禁丢弃田间地头。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