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政策解读——六稳六保】刘圩镇镇长周献永解读《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本级政策解读——六稳六保】刘圩镇镇长周献永解读《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着力破解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着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集聚更多先进生产力、生产要素的营商环境,力争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前三、全市领先”的目标,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镇党政办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并结合上级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
境的实施方案》(草案),反复酝酿、修改,最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经镇党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9月1日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刘发〔2020〕28号文件)印发。
四、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以10大任务为主抓手,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强力推进“五减三改两提升”, 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前三、全市领先”的目标,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动,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整治各类不合理审批,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最严格的审核把关。年底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事项外,所有政务服务审批事项100%进驻镇服务大厅,审批材料压减30%以上,审批承诺时限比2019年平均减少20%。
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分级分类梳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坚持“五统一”(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服务标准),推动镇村村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实现“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全面落实各级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度,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深度开发网上政务大厅APP,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便利度。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事项、要件材料,一律取消。
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镇相关单位要根据本单位行政职能,列明为企业服务事项清单,在企业开办、业务审批和代办帮办等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开辟绿色通道,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和归属感。
2.加大工程建设领域改革力度。聚焦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多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落实并联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864”工作日办结。在经济开发区试行“工业项目标准地街区控规图则”制度。推行电子化审批,加强审批监督管理,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实时监管范围,坚决杜绝“体外循环”。
(二)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3.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准入限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除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领域,任何单位不得在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招标文件、政府采购文件中,对民企、外资等社会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向社会公示。开展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消除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对不同市场主体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4.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完善收费清单制度,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目录清单集中公示。加强对公用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监管,建立健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横向比较机制,原则上费用降至全市最低,并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规范安全生产、环保等领域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收费,降低企业设备的监测费用。
(三)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5.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区划调整、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加大诚信政府建设考评力度,建立政府违约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及应用清单,规范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对失信行为加大行政性、司法性、市场性、社会舆论性惩戒力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长效机制。
6.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入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精心组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完善权责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外无审批。扎实推进“平安刘圩”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四)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7.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全社会公平竞争、务实进取、诚实守信、创业创新的意识。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医疗、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强与省内外文体组织合作,不断提升刘圩文化软实力。
8.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精尖人才,在医疗、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提升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建立跨区域职称互认工作机制,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通道。
10.构筑宜居宜业刘圩。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固废污染防治,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土壤保护利用,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综合立体交通建设,持续完善主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水电路、交通物流、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环境,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本辖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推动突出问题整改,督促工作责任落实,倒逼政治生态净化和干部作风转变。对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和个人,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加大营商环境工作宣传力度,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全方位、多领域宣传营商环境领域正面典型,定期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案件,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一旦发现或网上出现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和信息,要迅速启动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采取果断措施,拿出雷霆手段,第一时间消除不利影响。
(三)强化督查考核。聚焦“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脱绕”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投诉受理督办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实行季督查、季通报。实行“最多通报一次”制度,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或个人,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调整岗位,对情节严重的,移交纪委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继续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分值;对接国家和省、市、县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建立完善全县“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营商环境考核体系。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