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规划】刘圩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刘圩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五”是刘圩镇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刘圩镇立足区位优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省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编制刘圩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基本镇情
刘圩镇位于泗县东北部,东与泗洪县梅花镇相邻,西与我县瓦坊乡接壤,北临山头镇,南至黑塔镇三甄村。南有泗许高速、宿淮铁路,东临宁宿徐高速、414省道穿境而过,江上青烈士殉难地位于我镇秦场村。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色教育主阵地。全镇总面积82.5平方公里,辖10个村,人口5.1万人,耕地面积8.5万亩。
二、基本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计划通过五年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把刘圩镇建设成为产业强镇、工业重镇、商贸大镇、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实现经济发达、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三、主要目标任务
(一)打造特色产业
“十三五”期间,泗县刘圩镇强劲小麦、玉米青贮饲料、菊花、金银花、优质无籽西瓜、瓜蒌产业蓬勃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粮一饲两瓜两花”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逐步打造强劲小麦种植基地、青贮玉米饲料生产基地、优质无籽西瓜培育基地、瓜蒌种植示范园、金银花、玫瑰花产业园,形成产业示范带,以此辐射周边,形成多个示范点。
“十四五”规划是在刘圩镇作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小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按照“一粮一饲两瓜两花”的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种养、科普示范、观光采摘、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按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围绕“四优四化”和“两个转型升级”,开展优势特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活动,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建设3个万亩产业示范园。实现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方式绿色化、加工产业集群化、产业发展品牌化、现代要素集聚化,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区、农村创业创新的孵化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2021---2025年,潼南、高渡、西马、前戚、周道、四山,秦场等村连片种植强劲小麦50000亩,年产优质强劲小麦3000万公斤,形成优质高产小麦种植示范区,并建设绿色无公害强筋小麦面粉加工厂。配套建设大中小沟、机井、桥涵、道路等基础设施。周道、刘圩、潼南、前戚、秦场等村种植青贮玉米饲料30000亩,年产青贮玉米饲料7500万公斤,为刘圩镇将来黑毛猪生态养殖变“粮仓”为“肉库”奠定坚实的基础。优质无籽西瓜种植15000亩,瓜蒌种植15000亩。金银花、菊花种植6000亩。逐步形成“两瓜两花”观光采摘、乡村旅游示范园。
(二)选准工业品牌
泗县刘圩镇新型乡村工业园,始建于2007年9月,累计投入4500万元,利用土地300亩,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其中生产体育文化用品的4家。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我镇工业园区再新征建设用地200亩,用于工业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新增规上工业总产值15亿元;到“十四五”末,我镇规上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30亿元以上。将刘圩镇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双创孵化园”。一是创建体育文化用品生产加工产业孵化园,申报省级文化用品生产加工孵化园基地。在现有4家体育文化用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上,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增6家以上体育文化生产加工用品企业,主要是生产各种球类和玩具,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二是申报省级新型乡村工业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计划投入资金8500万元,3000万元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道路、管网、电网);4000万元用于园区拓展规模,打造升级版(征地、拆迁、建设厂房),1500万元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停车场和广场建设。
(三)创建商贸大镇
刘圩镇泗县北部第一商贸大镇,刘圩镇始终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编制新一轮镇区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镇区扩容提质。2021—2025年,刘圩镇区东大街全面建成,西大街功能更加完善,对老街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功能配套,改善街道环境,将镇区人口扩大到2.3万人,占全镇人口的45%。新增精品街、美食街、建材街、数字产业街及农贸大市场等街道,将刘圩镇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中心,贸易中心。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3家,年交易额2亿元。依托国家重点交通项目,完善镇区交通网络建设,在老濉河、小于沟新架大桥4座形成闭环的环镇公路。同时挖掘能人大户,做大作响“刘圩大饼”品牌,在包装、运输、质量、种类再提升,借鉴沙县小吃、武汉鸭脖等区域品牌营销模式,在泗县以外开连锁店或分店,提高刘圩大饼的知名度。
(四)发展乡村旅游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双轮驱动的两大战略,刘圩镇是省级文明乡镇。“十四五”期间刘圩镇持续开展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结合本镇全域环境整治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大力实施沟渠汪塘河治理,村庄庭院“五小”产业及房前屋后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依托江上青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基地,着力打造老濉河商务风情带、小余沟生态景观带、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带。挖掘当地民风民俗,建设修复民宿及农家大院,彰显本地传统文化,打造皖北旅游名镇。同时建设大型儿童游乐中心,预计投入1.35亿元。对老濉河和小于沟水体修复及两岸环境整治5000万元,老濉河商务风情带、小余沟生态景观带打造4000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大型儿童游乐中心1000万元,建设修复民宿及农家大院1500万元。整治建成后,将有效保护刘圩镇河道的水质,也美化亮化镇区。久久为功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水平,2021—2025年,刘圩镇将建设周道、前戚、高渡、西马、张谷、付圩6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五)加快三产融合
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引领,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打造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交易(如:秦场村电商线上交易)、乡村旅游等多功能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工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孵化园,园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显聚集(主要有面粉厂、瓜蒌加工厂、板材加工厂,菊花加工厂等),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高,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刘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值25.87亿元,园区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
四、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相互协作、扎实推进的制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资金保障。镇党委政府力争国家扶持资金稳定增加,积极调动群众自筹资金,组织和引进社会扶贫资金,并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适当倾斜,通过多渠道资金投入,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严格项目跟踪监管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