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黑塔镇马厂中心村
一、基本情况简介
马厂村坐落于泗县东北部,四面环山,南接本镇红旗村,西邻屏山镇,彩虹大道穿村而过,距泗县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村“两委”干部7人,后备干部2人。扶贫小组长12人。班子健全团结,工作效率高,与驻村工作队融合度好,马厂村各项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位次,多次荣获多项荣誉及表彰。马厂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党员132人。有2所公办小学,黑塔第二小学和大程小学,有1所公立幼儿园,1所卫生室.马厂村共有谭圩、陈庄、卢庄、小程、大程、马南、马北、丁庄、高庄、9个自然庄,12个生产组,1388户5028人,土地10080亩。
二、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围绕队伍建设抓党建,树立党员新形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贯彻落实。为此,村党支部狠抓党建工作,不断树立共产党员新形象。
二是建好一个阵地,完善了村委会综合服务室,使党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是带好一支队伍。为了管好党的队伍,村两委一方面真情关心,另一方面加强学习,充分利用远教平台和农家书屋组织党员集中学习。
四是抓好一个班子。村党支部明确要求支部委员会前多交流,会中多讨论,会后不扯皮,并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六讲六不”。
五是围绕社会和谐抓党建,真心实意解民忧。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难事,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解决“要扶谁”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
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做到“三个一”,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
三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
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精心组织、强化领导。马厂村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村级事务的重要工作,实行书记亲自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统一组织,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实行村干部包片、党员组长包院落户,将责任层层分解。
二是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干部、党员、组长、广大群众中进行宣传,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培育全村讲卫生、爱美化的浓郁氛围,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清洁卫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
三是创新机制,长效管理。建立目标机制,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制定了《马厂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工作的目标,为整个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保障;按照“门前三包”原则,开展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四是由点及面,整体推进。在坚持集中与分散原则的前提下,清理河道、清扫裸露垃圾、修建垃圾池、设放垃圾桶、安排专职清洁员、成立文明劝导队等,形成了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对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共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村干部包干责任,并组织上百名群众重点对公路沿线的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实行一日一扫、垃圾一日一清,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五、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强村。
马厂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提振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形成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以打造美丽马厂村生态旅游为目标,从朱山南侧至我镇蒋杨村,打造一千五百亩经果林,为我村的旅游生态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黑塔镇马厂中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