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规划】大路口镇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高扬起步冲刺的斗志,突出争先创优的导向,保持顽强拼搏的韧劲,以新迎新、革新立新,奋力实现大路口“十四五”开门红。
(一)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发展质量
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大规模、集群发展。力争1-2个项目获得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政策支持,积极争创省新型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传统企业优化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加速转型。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紧紧抓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皖北产业转移集中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深化发展,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升级转移。持续推进山芋粉丝全产业链发展,打造300亩云享农场样板示范区,加快推进石龙湖田园综合体、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大文旅片区建设。
推进园区扩容提质。聚焦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大路口山芋产业园进行扩容提质,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建设园区道路3000米以上、排水管网6000米以上,以村为单位在山芋产业园内集中建设山芋深加工厂房,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并对园区进行绿化、亮化,打造美丽、生态山芋产业园。
深入挖掘山芋文化。对山芋展览馆进行提升改建,通过视频展板、模型展销等形式展示山芋发展史、山芋手工艺制品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在104、343等主要干道,产业园、建成区等重点场所,湿地公园、综合体等核心区域,设立泗宝牌山芋品牌logo,全域打造山芋文化,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彰显特色,持续做精旅游路线
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推进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建设,保障芋见农创小镇、欢乐水世界、山芋博物馆、农民健身广场等重点项目实施,同步开发邓公墓、皇姑堆等文旅资源,完善骑行路线、水上线路、驿站等旅游设施,谋划建设龙须沟和石梁河两条文旅带。
以医养结合为牵引,建设康养中心。对夕阳红老年公寓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提升活动场所、生活区域、医疗条件、文化氛围等方面。积极开展养老护理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护工薪资待遇。探索建立智慧养老体系,巩固和提升县镇“三合一”、村级“五合一”养老托残模式。依托两大文旅片区,建成皖北最大康养中心。
以三产融合为方向,高标准打造石龙湖国家3A级景区。推进龙湖新村建设,结合温泉度假村、野外露营地等项目在龙湖村孔庄、顾庄、陈庄发展民宿产业,同步开发山芋文化步行街、特色小吃美食街、荷花采摘园,推动形成有美食可吃、有民宿可住、有表演可看、有景点可游、有特产可购、有项目可玩的休闲娱乐中心,进一步扩大旅游资源辐射区。
(三)凝心聚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紧盯大灾、突发意外等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和老弱病残孤等重点人群,推深做实“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四帮四促”“三业一岗”就业扶贫,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旗牌星”联动、五级书记一起抓等工作机制,加强扶贫项目效益管理和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跟踪重点人员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帮扶、动态清零。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县城菜篮子”发展定位相结合,大力发展大季村鲜食蔬菜、网周村小香芋、河平村冬桃草莓、邓公村山芋加工、皇姑村蛋鸡养殖、西李村黄皮洋葱、石霸村黄花菜、大张村鲜食山芋、龙湖村薄壳山核桃、龙沟村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冷库厂房、钢构大棚、生产设备等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将大路口打造成优质化、品牌化、绿色化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四)主动出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大力整治农业生产污染,着力做好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化、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推动山芋打粉由分散化向集约化发展,全面杜绝打粉废水污染。健全黑臭水体治理、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改善16条大中沟生态环境。
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小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围绕全镇8条主要干道,大力实施城镇绿化、美化工程,按照“出门见绿、见缝插绿”的绿化理念,利用“四边、四旁”、空心村等闲置土地,因地制宜栽植经济林。着力构建森林生态屏障,重点建设石龙湖湿地森林、石梁河生态廊道和主干道绿色长廊。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稳妥推进户厕改造、旅游公厕和污水处理厂“毛细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镇村环卫队日常管理,规范垃圾收运流程,严禁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行为,加快构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社会化、监督透明化”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五)筑牢防线,持续化解各类风险
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长期性、复杂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持续强化各项防控措施,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消防安全、校园安全、中小企业安全为重点,提高应急管理能力,重点取缔非法加油站点,做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提前预防,排除隐患。
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乡贤”“五老”作用。开展“七五”普法教育,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活动。抓好网络舆情管控,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对摸排出的涉黑涉恶线索深挖彻查、严厉打击。
(六)统筹协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大路口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率,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电网改造升级、村庄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畅安舒美”为标准,以放大田园综合体和湿地公园项目红利为目标,实施“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民科学素质竞赛、文化惠民等活动,扩大镇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在河平、邓公、龙湖等村建设室内健身场所及活动文化广场。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改造提升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推进义务教育优秀均衡发展,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条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及“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激发农村创新活力。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