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泗县墩集镇全力推进土地互换“一户一块田”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秋收过后,泗县墩集镇项沟村各庄农田里,由群众选出的量地小组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拉尺、记账、砸桩橛定界限……这里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的是“一户一块田”耕地调整工作,就是通过农户承包地土地互换,实现小块并大块。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平整,看到变得开阔的地块,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人们驾驶着拖拉机,在新分的承包地里尽情地撒欢:耕地、播种,种下了来年的小麦,也种下了丰收的期待。
“地块多、地块小,大型机械作业难,种植管理成本高。希望干部能学学外地,把‘一户一块田’搞起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下户走访时,多次听到农户这样的反映。“群众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不懈追求。”项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琪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土地互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地势有高有低、地块有远有近,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带着这个问题,张琪和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深入地调研、走访,深入宣传土地互换“一户一块田”的重要意义,就如何操作这件事,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吃透法律和政策精神,为正式推行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又前往其他兄弟村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村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各村民小组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创新精神,做到思路群众出、意见群众提、工作群众做、办法群众想,确保具体操作办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方案制定后,工作思路就确定了下来,接下来落实是关键。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全体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六点到晚十点,“5+2”“白+黑”每天起早带晚加班加点,深入全村30个村民小组,讲解详细政策和步骤实施方案。也有个别农户因为现在的地块靠路边、地势好等原因,不愿意参与土地互换。做好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工作是此次工作的难点。采取乡村干部做、群众之间做、亲朋好友做、反反复复做等多种方式,耐心和细致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有一户思想出现分歧都想尽办法解决说服。
一切就绪,秋季庄稼这边刚收完,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统一组织下,在广大群众的见证监督下,项沟村“一户一块田”土地互换工作开始了。工作中,各组各户的情况千差万别,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处置问题的办法需要灵活机动。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经过群众推荐,各自然组成立了由网格员、党员代表、五老乡贤组成的现场工作小组,对因为互换土地产生的矛盾现场化解、及时处理,尽最大限度让群众满意、舒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大家纷纷在土地互换“一户一块田”同意书上签了名,并按下鲜红的手印。
“这里以前都是‘补丁地’‘巴掌田’,地块太零散,群众种植困难、增收困难。想引进种养大户、经营实体,都没人愿意来。这次通过土地互换,实现了‘一户一块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水田一体化。既解决了农户的种植难题,也为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更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质量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铺平了一条道路。”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琪满怀憧憬地说道。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