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长沟镇戚庙中心村建设规划
一、戚庙村村史村情
戚庙村,属于汉语行政区地名,标准读音为“qi.miao.cun”. 戚娘娘庙正式修葺是乾隆29年。
长沟镇戚庙村,戚娘娘庙位于长沟镇戚庙村,是泗县批准建设的2016年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村,该村在泗县环线西路上,由原戚庙、前李两村整建制并成戚庙村,辖前戚、后戚、庙上、时高、谷宅、前李、洋湖新庄7个自然村,面积11.404平方公里,人口3710人。戚娘娘庙在戚庙村的庙上自然庄。
“戚庙”座落于该村的戚庙庄,史称戚姬庙、戚夫人庙、戚固庙,相传为汉文帝刘恒纪念汉高祖刘邦之妃戚姬而建(另有朱元璋建庙说),原庙占地面积约5亩余。然而,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风剥雨蚀等自然环境影响,目前该庙仅存三间。此庙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戚庙村四至范围
戚庙村由原戚庙、前李两村整建制合并而成戚庙村,辖前戚、后戚、前时、小高圩、谷宅、前李、庙上、谷堆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1000亩,人口3606人。
三、旅游交通及环境卫生
长沟戚庙村位于泗县环线西路边,距离县城20公里,长沟镇政府10公里,距离灵璧县虞姬墓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 “两高一铁”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
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戚庙村按照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完备。
五、主要游览参观资源
1、戚娘娘庙
关于戚姬庙至今还流传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在“亚父”范增“恨铁不成钢”的遗憾中,项羽俨然以天下盟主自居,自称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5年,项羽攻打齐王,汉王却在后院烧了项羽一把火,攻占了项羽的临时都城。西楚霸王盛怒之下,率三万精兵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刘邦,可怜刘邦被打得溃不成军,自己落荒而逃。当他逃到戚家庄时,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再逃了。后边追兵正渐迫近,走投无路的刘邦猛然瞥见一户人家的花园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年轻女子。他连忙走上前去,求救于老翁与姑娘。姑娘将刘邦藏于枯井之中,又用木棒狠击战马,战马负痛狂奔而去。追兵渐远,刘邦捡回了一条命,询问老翁此是何地,姑娘是何人。原来,老人姓戚,这里就是戚家庄,姑娘是他女儿,正值双九妙龄,眉目俊秀,举止文雅。刘邦遂生爱慕之心,承诺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为贵妃。戚父见刘邦相貌奇伟,也欣然同意。戚姑娘马上更衣,为刘邦跳起了舞,陪刘邦欢饮。二人当夜便成了亲。
戚夫人多才多艺,深得刘邦宠爱。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如行云流水,且花样繁复。戚夫人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腰身宛若无骨,极具韵律美。戚夫人还长于鼓瑟,节奏分明,情感饱满细腻,刘邦听之常不由自主地随声唱和。戚夫人生有一子,名如意,被封为赵王。刘邦认为太子软弱,不像自己,欲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想换立太子,可是太子得张良指点,请来贤人“商山四皓”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和戚夫人相顾太息,戚夫人跳楚舞,刘邦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戚夫人亦凄楚不已。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留侯世家》里。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囚戚夫人于永巷,可怜曾经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戚夫人,被削去满头乌发,戴上沉重的枷锁,每天在永巷里舂米。"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戚夫人常边舂米边凄然而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歌声哀婉,催人泪下。吕后闻之,勃然大怒,用毒酒鸩杀了赵王如意。又砍去戚夫人凝脂如玉的手足,熏瞎她明眸善睐的眼睛,鸩哑她清丽婉转的歌喉,丢她于腌臜污秽之诟所!吕后对自己的作品得意异常,称之为"人彘"。可叹冰清玉洁、气质美如兰的戚姬,却罹此人间奇祸,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想来,尚令人"怆然而泣下!""可怜三尺夷秦项,身后难存一妇人"。刘邦斩白蛇起义,以三尺剑定天下,却让自己的娇妻弱子落得如此下场!
戚姬故乡的百姓对她们母子的遭遇非常同情,特修筑了一座寺庙来祭祀戚夫人,叫"戚姬庙",久而久之,戚家庄亦改叫"戚庙"了。
2、署有“康熙贰拾久(玖)年歲□”款残碑
此碑为质地坚硬的青石碑。现存放于庙后一守庙农家。该碑碑面稍有残破,碑身已失。整碑仅存碑额和碑颈部分,碑额呈椭圆形。该残碑长约60cm,宽约45cm,厚约15cm。上方刻有楷体“风调雨顺”四字,碑文周边镂雕有花瓣状纹饰。碑面正文为“重修地藏王菩萨□……今夫,初以福众庙,以□□□…… 古□风□……地藏圣□□□……□□之□□而□……”碑的左侧落有“康熙贰拾久(玖)年歲□……”边款。
根据以上残存的碑文,概略可知以下信息:一是根据“重修地藏王菩萨□”文字可断定该庙其时不属初建,而是重修,至少在明末之前确已存在。二是从“康熙贰拾久(玖)年歲”边款可获悉具体时间为康熙贰拾久(玖)年(1690)。三是由“重修地藏王菩萨”碑文又可得知该庙的始建应为侍奉地藏王菩萨之用。地藏菩萨,其具有七义之一即为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故碑额上有“风调雨顺”吉语,碑文四周有植物类纹饰,此皆与佛教有直接关系。大乘佛经里曾有地藏菩萨在涅槃前上忉利天为母,以报母恩、提倡孝道的记载,由此我们再看汉文帝刘恒建庙纪母,其举动亦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倡导的孝道不无关系。
四是依据“今夫,初以福众庙,以……”句可知该庙始建时应为寺庙群。据当地上了年岁的老者回忆,20世纪中期,该庙尚有正殿(已修缮的)、东殿和后殿,西边设有围墙。位于正殿西南大约20米处尚存一间附殿(当地称为土庙)。正、东和后殿各六间,长25米余,宽12米左右。庙里设有佛台、香案等,并有形态各异的菩萨造像,佛台之上置放贡品,且有信众朝拜。平素香火袅袅,暮鼓声声,颇有古寺名刹之状。
3、重见天日的石佛龛
2003年冬,一度沉睡于古庙东南沟塘中达40余年的一尊石佛龛被几位村民从淤泥里搬运上岸(传“文革”中遭人掀翻丢弃于此,其中供奉的地藏菩萨像不知去向),现置于庙前围墙之下,供平时古庙周边逝去亲人者焚香叩拜,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该石佛龛为重达半吨的通块青石凿就,高约80cm,宽约50cm,厚约40cm,佛龛顶呈“人”字形,其上有凿就的凸凹沟槽,状如寺庙的屋顶。供奉佛像的石窟头顶上方呈圆拱形,中间有线条流畅的莲花尖状分界格。至于这些质地坚硬的青石从何处搬运至此,又为哪路能工巧匠雕凿而成,笔者不得而知(注:距戚庙西南约9公里的鹿鸣山以及东北约30余公里的屏山均非此石料),但从该石佛龛的出现可以证明其与建庙侍佛应有直接关系。
3、传说中的戚姬娘娘墓志
关于戚庙建庙的由来,当地民间多倾向于汉代刘恒为纪念异母戚姬娘娘而建庙的说法,且所言目前仍存有戚姬娘娘的墓碑。
民间所传的戚姬娘娘的坟冢现位于戚庙东北约450米的后戚庄一农户豆地中。露出地表的戚姬娘娘墓碑几乎被没膝的豆秸遮掩,碑的大部皆深埋于土中。由于受到自然风化,其外表已呈灰白色,且有明显的残破。裸出地面的碑身高约90cm,宽约80cm,厚约20cm。其上有篆书“□氏祖□之记”碑文。碑文标题第一字虽残损不全,但经过仔细辨识,该字的下部应为“”,据此推断此字应为“戚”字。第四字虽近乎全损,但下部仍幸存“一”字形笔画,根据“姬”字的笔画结构特征,初步断定此为“姬”字应不出一二。联系上下文该墓志标题应为“戚氏祖姬之记”(注:因该碑大部深埋于土中,其碑正文不详)。由此基本可以断定此碑就是传说中记载戚姬娘娘生平的墓志碑。
六、综合管理与服务
2014年上级主管部门投资30万元对庙宇进行了维修,但是周边环境离要求相去甚远。2016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旅游扶贫投资资金100万元、县级配套10万、省级旅游扶贫资金10万,用于戚庙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长沟镇党委、政府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决定主要用于戚庙村戚娘娘庙以及周边景区创建。项目主要建设通往戚娘娘庙道路一条、庙前广场一处、接待中心一处、景点打造、旅游厕所等相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提升后的戚娘娘庙,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后续将与灵璧县虞姬墓、我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洋城湖村,长沟的鹿鸣山、阴陵山开发旅游融为一体重点打造,把泗县传统景观“洋城春色”、“阴陵夜月”、“隋缇烟柳”、“汴水清波”在长沟凸显的四大景观重新注入新的元素。让长沟“阴陵夜月”与鹿鸣山装交相辉映,“洋城春色”与美丽乡村浑然一体,戚娘娘庙宇与虞姬墓遥相呼应,把奇异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让泗县与灵璧旅游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一日旅游圈,通过景区创建,景区带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辐射周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七、拟创建等级
泗县长沟镇戚庙村拟申请创建安徽省AA级旅游村庄。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