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政策解读】关于《长沟镇2025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工作通知及方案》的解读
一、决策背景与依据
1. 背景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病害,近年来在我镇呈重发态势。2024年气象预测显示,春季降雨偏多,极有利于赤霉病流行,可能对全镇14万亩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省市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部署,亟需科学防控。
2. 依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725号)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宿州市"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泗县2025年粮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要求
二、制定意义与总体考虑
1. 重要意义
保粮安:确保完成8万亩次防治任务,病粒率控制在2%以下,直接关系全县粮食安全考核
促增收:通过科学防控可挽回产量损失约15%,按亩产400公斤测算,预计保产480万公斤
提品质:降低真菌毒素污染,保障小麦达到国家粮食收购标准
2. 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突出三个结合:
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技术防控与过程监管相结合
三、研判与起草过程
1. 风险研判
分析近5年发病数据:2022年重发田块病穗率达35%,导致部分小麦不符合收购标准
检测显示:本地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等传统药剂产生明显抗性
调研发现:散户防治时间不准、药剂选择不当是防控薄弱环节
2. 方案制定
技术论证:邀请省农科院植保专家开展3次专题研讨
部门协同:农经站、农机站、市管所等6部门联合起草
意见征求:2025年1月14日到2025年1月24日组织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召开2次座谈会
试点验证:2024年在大周社区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试点,防效达92%
成文时间:2025年2月26日
四、工作目标
1. 量化指标
防置处置率100%,统防统治覆盖率≥80%
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病粒率≤2%
农药利用率提高10%,包装废弃物回收率100%
2. 阶段目标
准备阶段(3月前):完成药剂采购、器械检修、人员培训
关键期(4月):实施2轮精准施药,确保"见花打药"
巩固阶段(5月):开展防效评估,建立防控档案
五、主要内容解读
(一)创新防控策略
实施"一控两保"策略(控病害、保产量、保品质),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1.预防窗口期:严格把握"见花打药"技术原则,建立"气象+农情"预警机制。
2.科学用药:推荐24种高效药剂组合,实行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
3.全程监管:引入第三方飞防质量监管,确保亩用水量、雾滴密度等参数达标。
(二)技术措施亮点
1.精准施药:按小麦生育进程划分5个施药责任区,建立"分区包保"制度。
2.绿色防控:有机小麦基地推广四霉素等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
3.收储管理:建立"村集体+烘干中心"联动机,重点防控收获后二次侵染风险。
(三)保障机制创新
1.组织保障:实行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三级包保责任制。
2.资金保障: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20万元,对统防统治给予每亩15元补贴。
3.考核保障:将防控成效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与"五面红旗"评定直接挂钩。
六、创新举措
1. 技术突破
建立"四准"施药标准:时间准、药剂准、器械准、监管准
推广"三新"技术:新药剂(如丙硫菌唑)、新器械(植保无人机)、新助剂(沉降剂)
2. 机制创新
实行"双监管"模式:第三方平台实时监控+村级监督员实地核查
建立"四包"责任制:镇干部包村、农技员包片、村干部包户、飞防队包田块
七、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50万元应急防控专项资金
2. 技术保障
组建20人技术指导组,开展"田间课堂"培训30场次
3. 纪律保障
将防控工作纳入村级季度考核,对失职导致重发的严肃问责
解读单位:长沟镇农业农村中心
政策咨询:0557-7351122(高镇长)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