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法院长沟法庭:“三心”联动绘出基层治理新“枫”景
泗县长沟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隋唐时期,就作为交通要道,因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北段汴河古道穿境而过繁荣已久。楚汉相争时,这里是重要的战略腹地;明成祖朱棣南游时曾驻跸其上的鹿鸣山,更为历史上的长沟镇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岁月流转,泗县人民法院长沟法庭就扎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泗县法院长沟法庭辖长沟镇、草沟镇、泗城镇7个社区,服务群众约20万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三心”联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司法力量,绘出基层治理新“枫”景。
贴心服务,搭建司法便民“连心桥”
长沟法庭立足审判职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诉讼服务。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常见案件,深入乡村、社区,现场开庭审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诉讼,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
在处理一起相邻权纠纷时,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矛盾激烈,且当事人年纪较大行动不便,便决定在村委会进行巡回审判。庭审过程中,法官耐心听取双方陈述,详细调查案件事实,邀请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参与调解,从情、理、法多个角度进行劝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不仅解决了纠纷,还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同时,长沟法庭还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网上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等便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通过在线庭审的方式快速审理,提高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今年以来,长沟法庭通过网上立案100余件,在线庭审40余次,电子送达法律文书460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诉讼需求。
耐心调解,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
长沟法庭深入贯彻落实“抓前段、治未病”理念,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诉调联动、人民调解等优势作用,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格局。加强与镇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联动协作,建立联合调解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对于诉前调解案件,法庭及时与相关调解组织对接,委派调解员先行调解,法官进行业务指导,确保调解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在处理一起民事承揽合同纠纷时,案件在进入调解程序后,法庭联动派出所、村委会共同开展调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在该起案件中,承办法官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情绪疏导,了解双方的诉求和争议焦点,然后从法律角度引导双方理性看待纠纷,经过多轮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支付了赔偿款,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此外,长沟法庭还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邀请他们参与案件调解,增强调解工作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今年以来,长沟法庭调解撤诉成功案件22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49%,大量矛盾纠纷在庭审前就得到了有效化解,实现了从源头上解决诉讼案件增量的发生。
热心普法,点亮法治乡村“一盏灯”
长沟法庭将普法宣传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定期组织法官走进校园、企业、乡村,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普及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今年5月,长沟法庭走进草沟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活动。活动中,法官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与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法官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解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长沟法庭还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选取典型案例,在法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通过“以案释法”,让群众在“身边案”中汲取法律知识,增强守法用法意识。今年以来,长沟法庭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在辖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下一步,泗县法院长沟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心”联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让“枫桥经验”在泗州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