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街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泗水街道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023年)
泗县泗水街道办事处
目录
一 基本情况•••••••••••••••••••••••••••••••••••••••••••••••••••••••••••1
1 街道概况••••••••••••••••••••••••••••••••••••••••••••••••••••••••••••••••••••1
2 风险隐患情况••••••••••••••••••••••••••••••••••••••••••••••••••••••••••••••1
二 组织指挥体系•••••••••••••••••••••••••••••••••••••••••••••••••••••••••••••••••••••••1
1 泗水街道防汛指挥部组成•••••••••••••••••••••••••••••••••••••••••••••••1
2 泗水街道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3
3 应急响应期间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运行机制 ••••••••••3
4 社区包保责任人及职责•••••••••••••••••••••••••••••••••••••••••••••4
三 预警与应急响应••••••••••••••••••••••••••••••••••••••••••••••••••••••••••••••••••5
1 监测预警••••••••••••••••••••••••••••••••••••••••••••••••••••••••••••••••••••5
2 应急响应••••••••••••••••••••••••••••••••••••••••••••••••••••••••••••••••••••5
3 防汛响应措施••••••••••••••••••••••••••••••••••••••••••••••••••••••••••••••7
四 应急保障••••••••••••••••••••••••••••••••••••••••••••••••••••••••••••••••••••••••••••••••••••9
1 泗水街道应急抢险队伍••••••••••••••••••••••••••••••••••••••••••••••••9
2 巡堤查险队伍
3街道物资、抢险救援装备•••••••••••••••••••••••••••••••••••••••••••9
五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9
1、宣传教育2、培训演练•••••••••••••••••••••••••••••••••••••••••••••••••••••••••••••9
六、信息报送
1、报告内容•••••••••••••••••••••••••••••••••••••••••••••••••••••••••••••••••••••••••••••••••••••11
2、信息报送••••••••••••••••••••••••••••••••••••••••••••••••••••••••••••••••••••••••••••••••••••11
七、附图和附表••••••••••••••••••••••••••••••••••••••••••••••••••••••••••••••••••••••••••••••11
一、基本情况
(一)街道概况
泗水街道在泗县城区东关,东靠草庙镇、西临运河街道,南与墩集镇接壤,北与屏山镇相连;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辖4个社区1个小陈庄,常住人口1.7万人。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流经曹苗社区的6.8公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被纳入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作为通济渠段唯一的在用活水遗存段,在历史岁月的洗礼中,基本保持一千多年前的原始风貌,见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承载着泗州人民的悠悠运河情怀,是古老泗州的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
泗水街道有奎濉河、古运河、新汴河3条河道,有清水沟、拖泥沟2条大沟,5条大沟大河贯穿境内,水资源丰富。
(二)风险隐患情况
结合辖区地理特点及往年受灾情况,经研判,我街道共有易洪易涝风险点3处,涉及3个社区。
风险隐患情况
序号 |
风险区域(隐患点) |
风险类型 |
所在位置(村、社区) |
涉及转移 安置人员(人) |
1 |
古运河观景台 |
堤防 漫溢险情 |
大刘社区、曹苗社区 |
9 |
2 |
清水沟水口魏南300米处 |
堤防 漫溢险情 |
大刘社区 |
4 |
3 |
清水沟上343国道大桥桥口处 |
堤防 漫溢险情 |
于圩社区 |
41 |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泗水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
成立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政委、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防指”)。街道防指下设办公室,办公点设在党政办,街道分管领导担任防办主任,党政办及水利站负责人担任防办副主任(指挥部成员随人事变动与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政 委: 王颖扬(街道办党工委书记)
指挥长 : 魏海荣(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
常务副指挥长: 郭正军(街道办副主任)
副指挥长: 龚其报(街道办人大主席)
李 扬(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
李 权(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委书记)
吴 娟(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
叶长青(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
马东云(街道党工委委员、宣统委员)
陈雪梅(党工委委员)
任宏伟(街道办副主任)
杨 永(街道派出所所长)
成员: 朱刚(水利站站长)
高 迪(党政办主任)
巩四平(平安办主任)
郭 慧(党建办主任)
蔡 杰(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
赵浩然(街道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鲍广艳(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
郭成君(街道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于松松(于圩社区党总支书记)
姚青梅(曹苗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 军(大刘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亚东(东发社区党总支书记)
陈成海(小陈庄党总支书记)
张晓梦(党政办工作人员)
陈 晓(党政办工作人员)
若有人员调整,相关工作职责由继任者履行。
(二)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成与职责
街道防办设在党政办,承担街道防指日常工作,郭正军兼任办公室主任,高迪、朱刚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职责:执行上级防指(办)、街道防指的指挥;编制街道防汛抗旱相关应急预案;协调、督促有关单位、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开展辖区防汛排涝和抗旱供水设施的检查排查,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统计报送洪涝、干旱、台风等灾情信息、做好工作总结汇报。负责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调用。
做好汛期值班工作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响应期间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运行机制
启动应急响应期间,街道防指实行联合值守,并设置预警及信息报送、巡查抢险、转移保障3个工作组。
1 预警及信息报送工作组
组 长:马东云
组 员:高迪 郭慧 柏丽 张晓梦、陈晓、
工作组职责:做好文件接收传递,上级以及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发送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接收工作动态、雨、水、工、险、灾情等信息(张晓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柏丽郭慧 陈晓)。做好与上级防办联系沟通;组织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工作和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工作(郭慧)。
2 巡查抢险工作组
组 长:李权 街道办纪工委书记
副组长:陈雪梅 党工委委员
成 员:朱刚 郭成君、巩四平、
工作组职责:指导超警戒水位河段和永堌水库的巡查工作,提供抢险救援技术服务(朱刚);组织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等关键部位和跨河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守(郭成君),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物资、人员运输的道路畅通(巩四平)。
3 转移保障工作组
组 长:叶长青 武装部长
副组长:杨永 街道派出所所长
成 员:蔡杰、鲍广艳、赵浩然
工作组职责:组织联系相关行政村做好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做好救灾物资调拨,及相关区域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在校师生应急避险和转移工作。
(四)社区包保责任人及职责
包保领导 |
职务 |
包保行政村 |
包保河道 |
李权 |
副书记 |
大刘社区 |
清水沟 |
任宏伟 |
副主任 |
东发社区 |
拖泥沟 |
郭正军 |
副主任 |
于圩社区 |
新汴河 |
龚其报 |
人大主席 |
曹苗社区 |
奎濉河、小汴河 |
包保领导工作职责:联系指导包保社区的防汛排涝、巡查抢险和转移安置工作。
三、预警和应急响应
(一)监测预警
1 巡查人员监测内容
重点为所在社区域内的闸河堤防、运河、清水沟、拖泥沟。巡查的范围包括临背水堤坡、堤顶和距背水堤脚50~100米范围的地面及积水坑塘水位变化情况,重点关注相关特征水位、险情信息。
2 预警信息接收与处置
联系接收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预警信息,以及巡查人员现场监测信息;及时向政委、指挥长报告预警信息,并接收指令(马东云、高迪);根据影响范围、程度,发布预警信息,可采取电话、短信、微信、应急广播、录音移动喇叭、手摇报警器及敲锣等方式,必要时挨家挨户通知(各社区书记);报告辖区水、雨、工、险、涝情信息(高迪、各社区书记)。
(二)应急响应
1 响应条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奎濉河、小汴河、新汴河、清水沟、拖泥沟超警水位或漫溢险情;
(2)局部区域(面积大于1万亩)发生洪涝灾害;
(3)台风可能或已发生影响;
(4)县级防指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涉及本辖区);
(5)县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橙色预警信号,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水利部门发布洪水预警(涉及本辖区)。
其他需要启动紧急响应的情况。
2 响应启动及终止
达到响应启动条件,由街道防办提出响应启动建议,报街道防指研究决定。当暴雨洪水影响基本结束,险情得到控制,并预报无较大雨情、汛情时,由街道防办提出响应终止建议,报街道防指研究决定。
3 响应行动
(1)街道防办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街道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密切监视汛情,加强巡逻查险。
(2)街道防指成员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乡镇。
(3)街道防指政委带班,并坐镇指挥,街道防指充实值班力量,实行联合值守。
(4)街道防指政委或指挥长主持会商,作出工作部署。
(5)街道包保领导及有关成员按照分工赴相应的社区督导防汛救灾工作。
(6)转移受洪水威胁的群众,视情管控洪涝灾害危险区域场所。
(7)必要时,申请县防指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
(三)防汛响应措施
1 河道堤防巡查防守
河道将达到汛限(溢洪)水位且继续上涨时,四个社区频次为每天4次。
河道将发生险情时,各社区各组织3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
2 危险区人员转移
2.1 转移条件
(1)影响区域:于圩社区、曹苗社区、东发社区、大刘社区
(2)准备转移:当河水达到警戒水位且继续上涨。
(3)立即转移:当河水达到保证水位且继续上涨,或突发严重险情。
2.2 转移对象
根据预警信号和隐患范围,确定需要集中转移安置人员。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孤幼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
2.3 转移信号
①准备转移信号:转移安置责任人接到街道准备转移命令,通过广播、手机及录音喇叭等通知。
②立即转移信号:每个村组接到街道立即转移命令,通过广播、手机、喇叭等组织人员立即转移,必要时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撤离,确保所有人员按计划转移。
2.4 转移命令
达到转移避险条件,街道防办主任对全街道(包保领导或社区书记可对各自社区)提出转移建议,由政委或指挥长研究决定,并下达命令。
紧急情况下,各社区书记有权根据情况研判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本辖区人员转移,并将情况报告街道防指。
水位达到规定转移条件,或接到上级指挥部门转移指令时,人员按具体时限要求转移;突发重大险情时,相应洪水影响风险区内人员立即转移。转移时遵循就近转移原则,能投亲靠友的尽量投亲靠友,做到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孕幼,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如水位上涨较快,应视情缩短转移时间。
2.5 转移安置
采取步行、农用车,街道、社区安排车辆、船只等形式转移。
①安置地点和撤离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
②当交通、通讯中断时,转移避险采用就近、就高、安全和各自为战、社区组自救、院户联防、户自为战的原则。街道、社区要采取灵活、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抢险救援,全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③街道汛前在危险区域共设置若干集结点,集结完成后,按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带。
④街道社会事务中心要调筹应急救灾物资,落实安置点必需的食品、饮用水、帐篷、床、衣被,对受灾群众实行临时生活救助;街道电信支局、卫生院、派出所每个安置点落实专门人员,负责通讯、医疗、治安等工作。
2.6 清查
人员转移完毕后,街道、社区两级转移负责人要进行清查,确保应转全转,并实行零报告;洪水风险期间,禁止人员擅自返回。
2.7群众返还
当预报无强降雨,且无大面积内涝(房屋进水),河流、大沟回落到安全水位情况(具体如下),街道根据各社区水情灾情等实际情况,经研判后组织群众有序返还。
①闸河堤防无险情,或险情处置稳定;河水位降至警戒水位以下且持续回落;
②低洼地无大面积内涝,并可见路面。
2.9 自救互救
①群众接到转移信号应相互转告、互救互助,如事态紧急,来不及转移出去,可集中至村内安全的高地,或位置较高、较为坚固的邻居家避险,等待救援。
②拥有挖掘机等大型装备及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装备的群众可主动联系居委会或帮助开展救援等工作。
③其他自救互救办法。
3、抗洪抢险及现场救援处置
3.1 相关部门联动
①对危险区域、道路、桥梁进行封控;快速疏导交通,保障抢险救援行进道路畅通。
②抢险救援队伍及时出动,接到指令15分钟内集结完毕,携带抢险救援装备前往救援。
3.2 组建现场指挥机构
成立由街道办牵头,包社区干部、武装部、组织部、水利及所在社区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现场指挥机构,由街道办魏海荣同志担任总指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颖扬同志坐镇街道防指。
3.3 被困人员救援
当接到求救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告街道指挥长,由街道指挥长发出救援指令,相关部门和队伍联动赴现场开展救援(救援设现场指挥部的服从现场指挥部指挥)。
3.4 畅通现场与指挥部信息传输
现场指挥部要及时反馈前方信息,涉及抢险救援特别是人员伤亡的信息要先上报街道防指。各社区每日1-2次向街道防办发送汛情及抗灾动态信息,做好上传下达。
3.5 应急伤病人员安置、后勤保障
特别要准备好炉具、餐具,确保应急伤病人员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医疗服务。
4、 应急排涝
各社区配备必要的排涝设备,当出现洪涝灾害时,及时开展自排和抽排。就近排水,自排为主,机排为辅及时排除积水,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 道路抢通、供电保障、通信保障
鼓励各社区强化物资、装备储备,或汛期前与相关企业签订预征预储协议,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及应急抢险机械。
各社区负责辖区道路抢通,严重损毁路段报街道防指统筹安排专业施工队伍抢修,必要时报县交通部门给予支援。
街道配电队负责其所属电力设施的防洪及电力调度安全工作,保障防汛、排涝、抗旱的电力供应。
街道电信分局负责保障网络安全畅通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抢险队伍
组成人员:本着所在社区就近组建的原则,选定便于召集、联络、参战的由基干民兵等群众组成防洪抢险应急队伍。全镇共统筹组建5支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各社区由民兵营长带队8-10人,由街道人武部部长叶长青统一指挥,街道应急抢险队伍85人,由街道指挥长统一指挥。
(二)巡堤查险队伍
组成人员:由所在社区挑选责任心强、有抢险经验、熟悉堤情的人员担任。巡堤查险队长为所在村负责人,队伍按照每村8~10人组成。
(三)街道物资、抢险救援装备情况
1 街道筹备防汛物资
杰防汛指挥部筹备铁锹、救生衣等物资。所筹备的防汛物资存放于街道武装部仓库。
2 各社区筹备的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
各社区汛期前筹备编织袋500--1000条。铁锹50--100把
各社区的抢险机械、砂石、木材等物资按照企业协议储备的形式储备。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一)宣传教育
结合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及5月8日~14日的防灾减灾宣传周,通过发放宣传单、广播、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防汛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避灾自救能力。
(二)培训演练
汛期前组织防汛抗旱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帮助街道和社区干部熟悉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5月中下旬组织防汛演练,检验街道指挥系统的决策、通讯保障能力,应急队伍快速集结、防汛抢险装备情况。检验防汛预案,提高防汛抢险实战能力。
六、信息报送
(一)报告内容
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工程调度运用情况,抢险、救灾进展情况,防汛抗旱人力调集、物资及资金投入情况,人员转移及安置等情况。尤其要做好险情、灾情报送工作。
(二)信息报送
由街道防指报送县防指,对应的站所同时报行业主管部门。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应及时、准确、全面,重要信息一事一报,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首报基本情况,再续报详情。突发险情、溃堤溃坝、人员伤亡等险情灾情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水街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