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张文德:痴迷乡土民俗 延承乡村文脉
乡土文化指的是农村一定区域内,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为习惯的独特文化形态,比如说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建筑等。我县有一位政协委员对乡土文化非常痴迷,他自费搜集、挖掘、整理散落在乡间的民俗文化,用十年的坚持与坚守,延承着乡村文脉。
(泗县泗城镇关庙村村民孙德昌):福寿两双全,(好)吉星高照起,(好)荣华万万年,(好)请新人,(好)下车来,鼓乐两边排,(好)亲友来喝彩。
虽然现在天气寒冷,但是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还是驱车30多公里,来到泗县泗城镇关庙村村民孙德昌家,请老人介绍当地的民间“说彩词”。所谓“说彩词”,就是过去农村结婚办喜事的时候,请来有经验的说唱者应景说出“成套”的吉利话,旁观者积极配合应声喝好,以此来活跃婚礼现场气氛。这些喝好的“彩词”,一般七个字一句,四句或八句一段,朗朗上口、押韵合辙、一唱一和、一呼一应,一套流程下来,比较经典说唱往往会有三百六十句,甚至多达四百八十句。
泗县泗城镇关庙村村民孙德昌:上辈子俺祖父传下来的(“彩词”),我现在80(岁)了,我50多岁下来(不干)的,这(“彩词”)都在我肚子里,你叫我抄我拿不动笔(不会写字)。
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这个“说好”在我们泗县叫“喝好”、“说好”,其实专业名词叫民间“彩词”。除了我们现场录,还给它(“彩词”)整理成文字,通过技术手段把它做成电子档,进行多次备份,包括云盘备份,一定让它“彩词”保留下来。
把散落在民间的乡土文化记忆保留下来,这是张文德十年来热衷做的一件事。今年46岁的张文德是泗县大庄镇东风村一位农民,因为受其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乡土文化感兴趣。这些年,随着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张文德自掏腰包购置了录音笔、相机、DV等器材。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出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骑车甚至徒步的方式,发起了“乡土泗州采风文化团”,走访、收集口头文学、口述史的第一手资料,组织文化采风,足迹遍及泗县各个乡镇、数百个村庄,采访数千人次。
(张文德问)这个井叫义井?为什么叫义井?(泗县泗城镇义井村村民孙德芳回答):义井是(隋炀帝)下扬州时候和唐朝(隋朝)杨文广带人路过这个地方时候……。
在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边,这口名叫“义井”的古井传说众多,有的说是当年隋炀帝走运河下扬州曾经驻跸于此专门为他修砌的“御井”,有的说是当年行路人苦寻而不见、无意之中又得见的“无意井”,还有的说是当年一位客商慷慨解囊为村民淘井打水的“义井”。
泗县泗城镇义井村村民孙德芳:在(隋朝)唐朝过来以后,人也渴了,马也没有水喝了,一发现后面有块石头,一掀开井就冒热气出来。
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所以除了叫“义井”还叫“御井”,皇帝走过御井,(井的传说)它版本很多,通过这一个个故事挖掘都能丰富这大运河文化内涵,大运河文化能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
泗县乡村民俗文化志愿者吴兴美:隋唐大运河我们考虑这地方有井有码头还有古代桥留下来,这都是和大运河有关,也有很多版本的事故,每个故事都弘扬体现出来地方文化特色。
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把这些民间故事、传说包括些地名、包括民间艺人都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老去,在遗失,还有一些老的建筑、老的风俗,他们都随着时间慢慢从我们视野中消失,我们想怎么能尽可能地保留这份记忆,给我们后人留下一笔遗产。
在张文德家中,书房已经成为泗县“乡土民俗资料库”。十年来,他撰写了反映泗县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文章200多篇,搜集民间文学资料近400篇,方言、俗语上千条,采集口述录音、表演视频达800多份,拍摄民俗相关照片数万张。
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因为我这边牵扯的资料比较多,包括地名资料、文史资料还有民间歌谣民间民俗,你看这刘圩、山头、黑塔、草沟、长沟(分乡镇归档的),不具地域特色的我给它放综合文史资料(文件盒),你看像这“猫头鞋来历传说”。
张文德妻子魏娟:一开始时候我确实是不支持他,这有多耽误时间,我这家里这么忙,孩子没有人带,怎么弄,叫我也没有法子,我又不能硬给他拽回来,后来他一直像这样坚持下来,我也就没有办法,只能说任其自然。
家人不理解,张文德用坚持和执着去感化,乡邻不理解,张文德用一张张乡土民俗“成绩单”去证明自己。十年来,张文德创办“乡土民俗资料库”,通过自费搜集、交换和购买散失的泗县相关的史籍资料、族谱以及古旧地图,填补了史志、民俗多个领域和类别的大量空白,先后向县博物馆、档案馆捐赠了很多珍贵方志、族谱、地图、史料和文物。张文德参加政协工作以来,围绕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等议题撰写60余份提案或调研报告,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指示。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民俗研究员、泗县优秀文博志愿者、泗县好人、政协委员履职标兵等荣誉称号。
泗县政协委员张文德: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民间文化在这中间起的作用更非常显著的,我们注重这就是保存一份民族记忆,文化记忆,为了延续这份记忆,给我们后人带来更多的启迪。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把民间文化执着爱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乡村振兴一个积极元素,履好职,对泗县文化做一份微薄贡献。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