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丈量乡村热土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筑梦魏圩”实践团应泗县魏圩村驻村工作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邀请,带着测绘仪器与教育方案,走进泗县魏圩村。这支由17名师生组成的队伍,以“教育振兴+科技助农+文化浸润”三维模式,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用专业经纬丈量土地,以创新方案温暖民心。
智慧教育新范式
实践团创新构建“诊断—定制—追踪”教育闭环系统。运用KWL教学评估法,对魏圩小学75名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画像,建立包含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6个维度的个性化档案。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包”,将北斗导航原理转化为“农田测绘实践课”。特别设立的“学习力加油站”,通过思维导图工作坊,大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数字技术重塑农业生态
实践团立足魏圩村实际需求,创新开展“三维技术助农”实践。该团队运用国产高分卫星影像构建土壤墒情动态监测系统,结合当地黄泛区土壤特性建立墒情预警模型,为种粮大户提供差异化灌溉方案。针对该村“南岗北洼”的地形特征,利用遥感高程数据优化排灌系统布局,为新建蓄水池、疏通洼地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团队借助无人机测绘生成三维模型,为拓宽路面、增设会车点等工程提供了精确的坐标参考,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面对村民“这技术真能帮咱多打粮食”的赞誉,成员们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讲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赢得老乡们的一致好评,真正做到科技红利切实惠及广大农户,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文化振兴双轨制
实践团搭建“传统文化活化+现代文明培育”双平台,将城市的文化资源和现代文明带入乡村,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以景带容”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一方面挖掘整理《魏圩村志》手稿,运用全景摄影技术留存村落影像,为日后制作“云上村史馆”采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开设“新村民课堂”,开展无人机操作、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
青春关怀进行时
实践团创新“成长伙伴”计划,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人一策”成长档案。在走访中发现,个别学生虽家境困难,但满墙奖状见证着他们的坚韧。团队不仅赠送了学习用品,更制定了长期可持续的“四个一”帮扶方案:每周一次课业辅导、每月一本好书共读、每季一次城市研学、每年一份成长报告。这种持续性的关怀机制,已促成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学院团委与魏圩村委签订长期帮扶协议。(康振智 蒋逸青 虞奇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丈量乡村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