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资讯

泗县大路口镇:打造书记领办机制,书写基层善治新答卷

发布日期:2025-08-12 11:04:04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泗县大路口镇将“四心四解”机制作为基层治理重点项目,由镇党委书记领办,深度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六尺巷工作法”,以党建引领破解治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书写基层善治新答卷。

书记挂帅“真心解忧”,筑牢服务群众最前沿

精细划网,构建四级治理链条。镇党委书记牵头完善网格化服务体系,将全镇精细划分8个大网格、75个小网格,构建“镇-村-组-户”四级网格链条,推动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头采集诉求。同步建立网格民情台账,实现矛盾闭环化解。今年以来,田间走访收集诉求265条,办结率达98.1%。

书记履职,“不打烊” 服务提质效。在镇党委书记带动下,各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头雁”职责,落实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承诺,通过“电话访+实地查”模式,将诉求响应时效缩短至30分钟,累计接待群众来访478人次。

综治中心规范建,闭环机制促落实。推进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班子成员坐班轮值、接访听事制度,优化“问题清单-问题转办单-跟踪落实单-评价反馈单”闭环运行机制,做到即接即办、限时办结。通过电话回访、入户核查等方式跟踪办理效果,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让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让群众“事有处说、责有人扛”,实现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书记牵头“用心解题”,攻克治理攻坚硬骨头

创新多元共治模式,构建四维走访体系。创新“书记领办+多元共治”模式,构建驻村干部全域遍访、党政领导靶向重点访、政法平安护航访、行业部门专业精准访的“四维协同・精准走访”体系,组建由镇村干部、党员代表、法律顾问及村里德高望重长辈组成的调解矩阵,推动干部“坐等上门”向“主动敲门”转变,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今年以来,成功联合调解群体性纠纷8起,如大张村污水管网建设占地补偿纠纷,3日内即达成共识。同时建立“一案一档”制度,由镇党委跟踪督导,确保问题化解“双达标”。

建立健全信访专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历史遗留问题,镇党委书记亲自组建5个“信访专班”,由镇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书记及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建立挂牌销号机制,累计化解征地补偿、安置房分配等疑难问题6件。

书记推动“公心解气”,树立公正治理风向标

搭建“说理评理”平台。在村(社区)设立矛盾调解室,由书记主持,邀请老党员、五老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调解队伍,对家庭矛盾、土地纠纷等易起纠纷的事项,组织相关人员调解、评议,用“看得见的公正”化解心结。开展“三亮三比”行动,要求调解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流程,比公心、比专业、比效率,评选“优秀调解员”16名,通过案例宣传营造干事氛围。

建立“民心台账”晾晒机制。将群众诉求解决情况、惠民政策落实明细等定期在村务公开栏、线上平台公示,标注书记督办事项及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因政策限制未能解决的问题,由书记说明原因,争取群众理解,避免“怨气累积”。推行“公正指数”考评。将群众对干部处事公正性的评价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

创新“三查三核”工作法。在书记带领下建立“查事实依据、查法律条款、查村规民约”与“核调解方案、核执行效力、核群众反馈”双轨机制,推动情理法融合调解。目前,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化解成功率达98%,以公正透明解开群众心结。

书记统筹“暖心解困”,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托举民生“保障线”。重点围绕“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等人群,结合50项民生实事,在春节、中秋节等开展“敲门行动”,为老年人送上健康义诊,为儿童送去课业辅导,为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帮助600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切实把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

筑牢发展“硬支撑”。全镇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建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惠及3500户农户;完成4900米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管网,提升群众饮水安全;投资480万元建成河平村翻水站节制闸,实现节水灌溉与防灾减灾双保障;实施226万元以工代赈项目,发放劳务报酬57.6万元,带动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让群众可感可及可获。

激活增收“强引擎”。投入842万元系统推进山芋产业园区改造提升,通过完善水电路网消防等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40%。今年第一季度签约进驻园区亿元项目2个,加速山芋产业从育苗到深加工的全链条升级,实现全镇山芋产业年产值超8亿元,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在镇党委书记领办推动下,“四心四解”机制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持续提升。下一步,大路口镇将继续深化书记领办机制,勇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的“改革先锋”,推动治理从“解问题”向“防风险”延伸,为基层发展蓄势赋能。(通讯员 周楠)(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