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资讯

泗县虹城街道:以志愿服务为笔 绘就和美小区“同心圆”

作者:周楠 贺蕊 发布日期:2025-08-18 15:16:17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在宿州市“七个一”工作指引的框架下,近年来,泗县虹城街道东关社区独辟蹊径,将志愿服务作为激活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以“五社联动”机制为脉络,串联起多元主体、精准服务与文化认同,构建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和美小区建设新范式。

青春力量注入“治理活水”

寒假里的“非遗年画工作坊”内,大学生志愿者王萌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勾勒线条;暑假的“大运河文化研学”中,返乡学子带领300余名青少年探访漕运遗址——这是东关社区“青春治理先锋队”的生动实践。41名高校学子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通过“高校+社区”协同模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开展“书香社区”读书分享会23场,发起“保护大运河行动”带动500余居民参与环境整治,让“Z世代”成为连接社区与青年群体的“新纽带”。这种“志愿服务+人才反哺”机制,既破解了社区人手不足的难题,又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积分制度激活“自治基因”

“10积分兑换一袋洗衣粉,30积分换理发服务”——东关社区的“文明积分”制度,让志愿服务从“道德倡导”变为“可感可及”的现实激励。居民李阿姨通过参与垃圾分类督导累积积分,换来了孙子的“有为小课堂”体验课,这种“行为-奖励”的正向循环,使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率提升30%,环境卫生投诉量下降25%。

更巧妙的是“民意直通车”与积分制度的联动:居民提出的124条建议中,48条转化为具体民生项目——从加装楼道扶手到开辟儿童游乐区,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的闭环。退役军人组成的“虹城老兵”服务队,正是通过这种机制参与社区巡逻,半年化解邻里纠纷17起,让“退伍不褪色”的担当融入和美建设。

文化浸润织密“邻里纽带”

东关社区将文化认同作为和美小区的“粘合剂”,通过传统节日活动吸引300余户家庭参与。在“绿色家园”共建中,居民与志愿者共同设计的“运河记忆”微景观,把闲置空地变成承载乡愁的休憩角,使社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升至85%。

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五育融合”课程,更是将文化传承植入日常:非遗剪纸课上,孩子们用剪刀剪出社区变迁;科技馆研学中,他们以模型还原大运河漕运盛景。这种“文化+治理”的模式,让居民在参与中增强“社区归属感”,恰是泗县“培育一种和谐文化”要求的创新实践。

从大学生志愿者到银发互助小组,从文明积分到文化认同,东关社区的实践证明:和美小区的建设,本质是人的联结。通过志愿服务这根“线”,串起多元主体的“珠”,泗县正将宿州市和美小区工作指引转化为“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图景,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着充满温度的泗县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