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一颗葡萄“链”动一方经济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泗县草庙镇通海村的葡萄种植基地里已经热闹起来。种植户李洁玲带着工人们穿梭在葡萄架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一串串紫红色的“玫瑰香”葡萄。
“今年又是丰收年,订单供不应求!”李洁玲擦去额头的汗水,笑容里满是自豪。谁能想到,十二年前的她还是一个为生计发愁的普通农民,如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甜蜜的致富路。这份成就让她先后荣获安徽农业大学“最美乡村大学生”和安徽省“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称号。
2013年,李洁玲与丈夫王广军响应国家惠农政策号召,返乡流转300亩土地,尝试种植夏黑、巨峰等传统葡萄品种。然而,由于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加上缺乏技术经验,头几年“泡在地里”却收益甚微。“那时候只管埋头苦干,觉得产量高就能赚钱。”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李洁玲感慨道。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一次外出考察让李洁玲大开眼界:“在上海的水果市场,‘阳光玫瑰’卖到每斤30元,是传统品种的十几倍!”受此启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李洁玲果断改种市场前景更好的“阳光玫瑰”葡萄,并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植方法。2020年,她种植的“阳光玫瑰”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市场总是充满变数。随着全国种植面积激增,2022年“阳光玫瑰”价格开始“跳水”。但这一次,早有准备的李洁玲已经引进了新品种“玫瑰香”。“现在消费者更看重品质和特色,不能总跟着别人后面跑。”李洁玲说,“‘玫瑰香’甜度高达20度,还带有特殊香气,根本不愁卖。”
2022年,泗县作为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率先在草庙镇推行延包政策。这项政策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在保持97%的农户原有承包关系不变的同时,妥善解决了无地少地农户的土地需求问题。
政策落地给李洁玲吃下了“定心丸”:“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了,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地投入了!”她立即追加投资,为葡萄基地升级避雨棚、引进智能滴灌系统,葡萄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精准滴灌、科学套袋等精细化管控措施,葡萄品质显著提升,售价实现翻番,年收入稳定突破百万元。
如今,李洁玲的葡萄不仅注册了商标,还获得了有机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更让她自豪的是,这份甜蜜事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她的合作社与10多户脱贫户签订长期用工协议,提供田管、包装以及物流发货等岗位。村民周素侠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加打工收入,每月能增收3000多元,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随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推进,李洁玲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她的葡萄远销全国各地。2024年销售旺季,基地日均发货量达到数千斤甚至上万斤,线上订单占比达40%。“这批‘玫瑰香’下周就能大量上市,现在预订价是每斤10元左右。”李洁玲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掏出手机查看订单,比去年的“阳光玫瑰”订单还高出两成。动动手指就能卖葡萄,多亏了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埋头苦干”到“抬头看路”,李洁玲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新时代农民的市场觉醒。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正是这样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引领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谈及未来,她信心满怀:“党的政策让土地‘生金长银’,我要继续扎根田间,带着乡亲们种出更甜的葡萄,闯出更大的市场!”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一颗葡萄“链”动一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