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刘圩镇:“红巷”议事堂把群众“琐事”办进心坎里
“以前小区角落垃圾乱堆,有时甚至连个落脚的地都没有。跟村里反映后,很快就叫上大家一起商量办法。你看现在,到处清清爽爽,我们住着也舒心!”近日,家住泗县刘圩镇秦场村的张大爷,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一个设在群众身边的议事平台——“红巷议事堂”。
近年来,刘圩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打造“红巷议事堂”载体,推动治理重心下沉至村组一线。平台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构建起“群众提诉求、红巷共商议、结果大家评、落实有回音”的完整闭环,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针对村组内垃圾乱堆乱放这一突出问题,镇、村干部主动走访,全面摸排形成“问题清单”。在固定的“议事日”,由村“两委”牵头,汇聚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法律工作者等多方力量,于“红巷议事堂”内共商共议,明确清运标准、规划堆放点位、划分保洁责任。议定结果即时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执行过程专人跟进,及时答疑解惑,承诺“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据统计,“红巷议事堂”已成功协商解决垃圾治理、邻里纠纷、基础设施维护等民生关键小事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曾经的“烦心事”变成了“顺心事”,乱堆的垃圾不见了、狭窄的巷道通畅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群众的‘琐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刘圩镇分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擦亮“红巷议事堂”治理品牌,拓宽线上反馈渠道,让民意表达更便捷;同时细化议事流程,建立分类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办事效率。此外,还将通过定期“回头看”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反弹,致力将“红巷议事堂”打造为倾听民意、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核心平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果,换来群众更高程度的满意与幸福。(通讯员 高波)(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网站首页
领导之窗
政务资讯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解读回应
政府数据
魅力泗县
皖公网安备 341324020001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