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媒体资讯

【中国县域经济报】玫瑰村的“浪漫经济”

发布日期:2023-05-30 10:38:03 信息来源: 泗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县域经济报 阅读次数:
【字体:


▲《中国县域经济报》6版


立夏时节,风暖昼长,万物繁茂。5月16日凌晨3点多,家住安徽省泗县刘圩镇潼南村的村民陈胜和妻子像往日一样早早起来,戴着探照灯在自家房后的一片玫瑰园里采摘玫瑰花。只听“咔吧……”一声脆响,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就被剪下来放进篮子里,整个动作娴熟利索。


玫瑰花开,村庄环境变美

走在潼南村的乡间道路上,只见家家户户房前院落和道路两旁都种满了玫瑰。因为主打玫瑰花种植,周边村民给潼南村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玫瑰村。在玫瑰花采摘季的前后,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浓郁的玫瑰花香。

谈到当初在村里推进食用玫瑰种植的情形,潼南村党总支书记刘习永颇多感慨:“现在的潼南村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几年前,潼南村“垃圾随处倒、砖头柴草屋后堆”的情形,在老百姓眼里已经是习以为常。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刘圩镇利用“庭院经济”专项资金,在潼南村开展试点,打出村容村貌整治和促进农户增收组合拳。村里从外地采购玫瑰苗,在每家每户整理出来的闲散土地上免费栽植,并在技术指导和采购回收上全程保驾护航。

现如今,房前屋后的玫瑰园已经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玫瑰花开,村民兜里有钱

“这些摘下来的花骨朵儿都能换钱。不能等到太阳出来再采摘,太阳一晒这些花骨朵就会绽放,价钱就卖不上去了。”10多天前,自家玫瑰田里的玫瑰陆续进入采摘期后,陈胜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在地里忙活。

天亮以后,陈胜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刚摘下来的玫瑰花来到村里的收购点,熟练地帮负责收购的工人一起为玫瑰花称重。按照4元钱一斤的收购价格,在看完重量后,陈胜很快报出了价格:“一共820元,今天的收入还不错。”把当天卖花的钱装进口袋,陈胜和一起来的村民谈起了今年的收入:“今年俺家的两亩地收入1万块钱完全没有问题。”

刘圩镇副书记陈东辉介绍,目前潼南村动员全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散土地来栽植食用玫瑰,全村共种植玫瑰500多亩。“随着玫瑰进入盛花期,农户的收入也在逐年递增,平均每亩可收入5000元左右。”陈东辉说。


玫瑰花开,村集体账上有款

说起种植玫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刘习永深有感触:“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钱袋子变鼓了,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大跨步。”

走进潼南村玫瑰花加工厂,一进门,一股浓郁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一排排置物架整齐摆放着被分拣好的玫瑰花,准备送入烘干设备中。旁边的工人从烘干机里,将已经烘干完成的玫瑰花小心翼翼地端出来放入晾晒区。整个加工车间里每一道工序上的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刘习永介绍,这些玫瑰花经过烘干之后会被销往省内外。“村里成立合作社,对玫瑰花进行加工。去年我们在全村收购3万多斤的玫瑰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今年玫瑰花产量上台阶了,估计村集体经济能突破30万元。”

潼南村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村两委入股,收益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一部分作为入股分红。“老百姓增收了,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源头活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发展玫瑰花种植的这条路子我们是走对了。下一步,我们将动员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玫瑰花深加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同步增收。”刘圩镇镇长马成雷说。(记者 吴昊 通讯员 马远征 单珊)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中国县域经济报】玫瑰村的“浪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