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从“满天星”到“万亩片” ,书写端牢饭碗的“泗县答卷”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在安徽泗县瓦坊镇王集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不离土不离乡,在家种粮也小康。”望着眼前的平整的小麦田,该镇王集村的种粮大户刘玉聪一脸笑容,“土地平整好种田,优质麦种是关键,对于今年的收成,我是信心满满。”
近年来,泗县始终高举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大旗,努力践行藏粮于地的战略,狠抓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通过“小田变大田”、耕地功能恢复、质量提升、建设用地复垦、农田设施配套等综合整治,实现耕地高水平保护和高效利用,让老百姓切实端牢粮食饭碗。
泗县是农业大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耕地190多万亩,年产粮食35亿斤,是安徽重要粮食生产区,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稳产增产,2023年,泗县以建设优质小麦镇“万亩示范片”、村“千亩示范方”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单品种整建制规模化种植,增强“火车头”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按图索粮”式农业生产。
该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仝昆鹏介绍,为了让“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建设跑出“加速度”,每个镇村都会选择交通便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小田变大田”项目完成区开展试点。“土地基础条件好,连片作业机械化程度高,对于推进‘万亩片’‘千亩方’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主要是通过地表经济作物腾退、田块整理归并、修复提升配套设施等措施,将项目区内的交织分布的碎片化耕地连成片,并在项目区内推行同一品种的粮食作物的种植,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万亩田园,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粮食生产要求。
瓦坊镇镇长钟志坦言,对于瓦坊镇王集村而言,镇里将1.4万亩的万亩示范片“定位”在这里,是和该村良好的技术设施条件和群众基础分不开的。王集村在2021年就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小田变大田”也完成了整村推进。近年来,该村不断涌现出“土专家”“田状元”式的种粮大户,刘玉聪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在每年小麦收种之际,种粮大户之间都会对选用的小麦品种进行仔细地比对,择优选择优质的麦种,作为下一季小麦播种时的良种。“我连续三年种的都是这个品种的小麦,现在村里有不少村民选择把我种的这种小麦种子播下田,今年镇里推广的‘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的小麦单品种就是我近三年来认准的品种,说实话,我内心还是挺自豪的。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方式动员乡亲们选择这个良种种植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大户带农户让“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在群众心中对希望田有了更具体的追随目标,“大户带大户”更是让稳产增收有了切实的保障。刘玉聪的坚定选择和县镇村的大力推广,让种粮大户彭辉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今年开始,他决定加入“大部队”,和大家步调一致地往前奔。“我承包的将近一百亩的土地就在镇里万亩示范片里。”彭辉选择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对于这样的选择,彭辉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同一品种小麦的规模化种植,能够减低异花授粉的概率,在保证小麦品质的单一和纯正的基础上,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产量上也会有大幅的提升,平均亩产在600公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到万亩片、千亩方的规模化步调一致的“大合唱”,“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确定创建万亩示范片17个、千亩示范方168个。仝昆鹏表示,下一步,泗县将在项目区从农作物播种、收储、收购等各个环节给予种粮户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发展粮食品牌、推动单品单收单储、共同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奠定坚实基础。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