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保权益、优举措 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泗县是安徽的东北门户,县域面积1857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23年公共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约为23310平方米(宿州市第一),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为230个。
近年来,泗县坚持把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全县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场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泗县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加大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泗县先后建成图书馆(国家一级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博物馆、规划馆、青少年宫、中国古鞋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虹乡剧场等十余处公共文化场馆和5个十五分钟城市阅读空间,这些场馆集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形成了泗县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集聚区,实现了城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全县建成1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了省级一级综合文化站标准,每站建筑面积均超过500平方米,设置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多功能厅,按照标准配齐了图书、电脑、乐器、健身器材等设备。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覆盖率100%。结合当地村史档案、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生活生产等,设立村史馆、农耕展览馆、山芋展览馆、家风馆、好人馆、乡贤馆等50余个(处),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风民情,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留住了乡情乡愁。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全覆盖。泗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安排,组织实施效果较好,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文化获得感倍增。泗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15个镇综合文化站均免费开放。其中泗县公共文化场馆开放资金为图书馆20万元,文化馆20万元,博物馆65万元,15个文化站75万元(每个5万元),合计180万元。
(7月10日,泗县文旅局组织“送戏进万村”活动走进山头镇骆庙村)
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有力开展。按照“天天有节目、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目标,泗县推进群众文化活动高频次、高质量开展。每年常态化开展送戏进万村、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演出300余场次,举办春节文艺晚会、广场舞大赛、曲艺大赛等、唢呐大赛、“4.23世界读书日演讲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0余场次。县文化馆还依托百姓大舞台,开展周末非遗展演活动,让泗州戏、皮影戏等非遗项目进老百姓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深入挖掘泗州戏、大运河等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了“乡村春晚”“古泗州十三县(区)书画联展”“龙舟民俗文化展演”“农民丰收节文艺演出”等品牌文化活动,促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传播,提高了文化自信自强,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2023年泗县屏山镇老山村成功入选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名单(安徽省共计3个,宿州市唯一)。先后选拔培育39名省级“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认定16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聘用21名文化协管员,选拔“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20余人,指导村(社区)组建戏曲、书画、广场舞等各类文化队伍200多支,队员超过3000人,带动了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
按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泗县将逐年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均等化工作;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实行重点倾斜,确保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正常开展;落实基层文化人才教育培训、补充引进、激励保障等政策,加强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保障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加强基层文广站艺术创作培训力度,将群文活动设计成为群众自己喜爱的文化艺术类节目,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来感受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累累硕果。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