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重点工作

泗县:“建管用”并举,绘就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8-21 15:29:59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泗县聚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以扎实举措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乡村文化活力在新时代持续迸发。

守护文化根脉,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泗县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筑牢制度根基。先后制定《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制度》《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制度》等文件,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通过全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系统梳理县域文化资源,目前已形成多层次非遗保护体系: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泗州戏)、省级2项(药物布鞋、瑶剧)、市级26项(含皮影戏、泗州大鼓、泗州琴书等)、县级91项(如泗州唢呐、泗州渔鼓等)。同步认定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15人、县级99人,2023年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已顺利完成。为促进活态传承,全县精心打造10个乡村传统文化展示传承场所,集中展示泗州药物布鞋制作技艺、泗州戏、秦氏皮影戏等特色项目,让古老技艺在乡村沃土中持续传承。

完善设施网络,让文化阵地“强”起来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泗县实现18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处均严格对标“七个一”标准——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9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设施器材,确保硬件建设不打折扣。各中心均配备广场舞音响、书画创作工具、锣鼓二胡等乐器及电脑、图书等设备,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泗县推动设施建设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将泗州戏、大运河、山芋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目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面积均超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超800平方米,山芋展览馆、农耕展览馆、药物布鞋展览馆等特色场馆相继建成,让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承载乡愁、展示地域特色的重要窗口。

建强人才队伍,让文化活力“涌”起来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泗县着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人才队伍。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通过“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考核”的严格程序,聘用21名专职文化协管员,以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县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同时,推动各村组建至少1支文艺队伍,累计培育省级“乡村文化带头人”39名、县级非遗传承人9名、农家书屋管理员174名及“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20余名,形成“专业人才+乡土骨干+志愿者”的多元服务力量,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丰富活动供给,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如今,泗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面具备书刊借阅、电子阅览、娱乐健身、讲座培训、书画展览、非遗展示、影视欣赏、戏曲演唱、文艺排练、文化志愿服务等“十项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每月至少1场常态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今年以来,泗县紧扣群众需求,策划举办“我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民俗展演”“小宋梨花非遗展演”“四季村晚”等300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惠民演出,惠及群众140万人次。其中,大路口镇河平村成功入选2025年安徽省春节“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进一步提升了泗县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让新时代的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通讯员 董泽甫)(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建管用”并举,绘就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