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拂晓报》的抗战印记(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烽火路)

发布日期:2025-09-22 09:06:43 信息来源: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阅读次数:
【字体:

记者 刘丽 张化云 付子峰 沈前程

抗战岁月,烽火连天,山河破碎,那是一段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书写的历史;油墨飘香,钢板铮鸣,以笔为戎,那是一张以千钧文字刻下御敌之刃的报纸。当岁月的年轮驶过87载春秋,《拂晓报》——这份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红色报刊,至今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坚贞不屈的岁月。

近日,拂晓报社“红色记忆——一张报纸的抗战”大型主题采访团专程赴京,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近距离观摩馆内珍藏的《拂晓报》原件,追寻这份报纸在民族存亡关头迸发的精神力量。

倾听新闻战士的呐喊

坐落于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它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采访团一行走进展览大厅,仿佛步入那段全民族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宏大历史画卷。从“中国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从“中流砥柱”到“日军暴行”,从“东方主战场”到“得道多助”……丰富的文物、翔实的史料、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那场不仅要争取军事胜利,还要争夺人心与舆论的战争中,新闻报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拂晓报》正是其中的代表。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采访团来到“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第四部分第二单元——“敌后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斗争”,一份精心封装在恒温恒湿展柜中的《拂晓报》原件赫然映入眼帘。

“这份原件是在2015年4月,由《拂晓报》‘创刊三元老’之一单斐之女单晓樱捐赠的。”该馆革命文物部主任赵迪立介绍,它至今仍是馆内收藏的唯一一份《拂晓报》原件,计划长期展出。

在专业讲解员的介绍下,采访团成员近距离观摩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见证物。因年代久远,纸张已泛黄,油墨字迹也略显模糊,但彭雪枫将军亲笔题写的报头“拂晓报”三个大字依然遒劲有力。报眼处的出版日期、期号,以及那些用质朴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写就的社论、战地通讯等,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这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一面旗帜、一种力量。”采访团记者动情地说,“站在它面前,你仿佛能闻到油墨的清香,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拂晓报人的热血与信仰。”

寻觅穿越时空的抗争

带着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获的感动与震撼,采访团一行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了大量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等。

在艰苦的敌后环境中,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难以战胜强大敌人的。《拂晓报》先后作为新四军第四师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跟随新四军第四师挺进敌后,经历、报道了第四师反侵略斗争和创建淮北根据地的全过程,记录了山河破碎之际江淮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也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走向胜利。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浩瀚的馆藏中,《拂晓报》原件多达百余件。采访团一行步入位于博物馆二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右手边第一个展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柜中整齐摆放着一摞摞《拂晓报》,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拂晓报》原件是我们馆的一级文物,也是馆藏中等级最高的珍品之一。”讲解员赵楠介绍。

在《拂晓报》原件展品附近,还陈列着当时新四军印发的木刻宣传画《快快参加抗日有功的军队》、宣传画《新四军是抗日的先锋队》、新四军印刷所使用的排字板、新四军军部使用的发报机零部件以及新四军油印各种文件的用具……这些实物展陈如拼图般,逐渐拼凑出《拂晓报》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历史形象:从初创时的简陋走向成熟后的精美;克服敌人封锁把声音传递到四面八方,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寄发到世界各地,并参加了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新四军的抗战风采。

汇聚砥砺前行的力量

此次赴京寻访,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史料收集和采访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灵魂淬炼。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原始报刊和文物,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采访团每一名成员都对《拂晓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核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悟。

创刊于1938年抗战烽火中的《拂晓报》,名字本身就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它的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挥笔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章。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党报党媒,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是摆在所有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此次“红色记忆——一张报纸的抗战”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是对这一课题的主动回应和积极探索。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采访团成员表示,要自觉将从历史中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动力,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拂晓报》的优良传统,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