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长沟镇人民建议转化惠及千名群众
近年来,泗县长沟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人民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景画”。截至目前,多项人民建议转化成果已覆盖千余名群众,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为民服务的合格答卷,其中道路交叉口减速带安装与大陈村前长路路灯维修两项民生工程,更是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民心项目”。
一条建议解隐患,减速带守护出行平安
“现在路修得越来越好,可车速快了,路口过马路总有些担心。”这是长沟镇不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的真切感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沟镇交通基础设施迎来跨越式发展,宽敞平坦的道路遍布乡村,极大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但随之而来的“车速加快、路口隐患”问题,也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今年年初,镇人大代表刘文君在走访调研中捕捉到这一民生痛点,随即提出“关于在长沟镇部分道路交叉口铺设减速带的建议”。她在建议中提到:“近年来长沟镇修铺大量道路,交通路网日益发达,路况改善的同时也让车辆行驶速度明显提升,部分平交路口缺乏有效的减速设施,给行人、非机动车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建议对重点路口统筹规划,尽快安装减速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镇人大工作站在收到建议后,迅速联合镇交警、交通部门及各村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镇范围内的主次干道、乡村道路平交路口展开“拉网式”排查。工作组通过实地勘察、流量统计、走访群众等方式,精准识别出12处交通流量大、事故风险高的“急难路口”,将其列为减速带安装“第一批次”;同时梳理出20处存在潜在隐患的路口,纳入“第二批次”改造计划,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建议落实有梯度。
短短一个月内,专项工作组便完成了第一批次12处路口的减速带安装工作。黄色的减速带不仅从物理上限制了车辆通行速度,更以醒目的颜色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安全。“以前过马路得左看右看,现在有了减速带,司机都会慢下来,心里踏实多了!”家住镇西路口附近的村民王大爷笑着说。据镇交警部门数据统计,减速带安装后,相关路口的车辆平均通行速度下降30%,交通事故发生率较去年大幅减少,真正用“一条减速带”筑牢了群众出行的“安全防线”。
党建引领解民忧,路灯照亮“幸福路”
“前长路的路灯亮了,晚上散步、骑车再也不用摸黑了,多亏了村里的党支部!”夜幕下,大陈村前长路两侧的36盏路灯依次亮起,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乡间小路,也照亮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这一变化,源于大陈村党支部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响应,更是长沟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缩影。
前长路是大陈村村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道路,也是连接周边几个自然村的“交通纽带”。然而,由于路灯设施已使用多年,经长期风吹日晒,部分路灯出现线路老化、灯泡损坏等问题,夜晚成了“哑巴灯”,给村民及车辆夜间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之前晚上接孩子放学,只能靠手机手电筒照明,遇到下雨天路滑,总担心摔着。”村民李女士的困扰,也是不少大陈村村民的心声。
群众的需求,就是党组织工作的方向。大陈村党支部在日常网格走访中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安排网格员对前长路全线展开“逐灯排查”。详细记录故障路灯的问题类型,第一时间将排查结果上报村委会。随后,村党支部主动对接施工方和上级部门推进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路灯周边杂物、标记故障点位、告知村民维修时间,并安排党员全程跟进,及时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维修质量与进度。
如今,前长路路灯维修工程顺利完工。当第一盏维修后的路灯亮起时,村民自发围观,笑容洋溢。如今傍晚,前长路路灯准时亮起,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线”。老人们在路灯下散步聊天,孩子们在路边玩耍嬉戏,村民们的夜间生活变得热闹起来。“这路灯照亮的不只是路,更是我们心里的‘幸福感’!”村民们的评价,道出了这项民生工程的真正意义。
小事当成大事办,民生答卷持续“更新”
无论是道路交叉口的减速带,还是乡间小路上的路灯,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来,长沟镇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不断完善人民建议收集、办理、反馈机制,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村民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声音;建立“建议办理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每一条建议都有回音、有落实。
从解决“出行安全”到改善“居住环境”,从回应“生活需求”到助力“乡村发展”,长沟镇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下一步,长沟镇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推动更多人民建议转化为民生实事,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民生动力”。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长沟镇人民建议转化惠及千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