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泗县彭铺社区:水清景美产业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作者:贺微微 发布日期:2020-12-11 17:47:53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全国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皖北第一”“中国最美乡村”及“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安徽省文明村镇”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一路走来,泗县泗城镇彭铺社区满身荣誉,展示着它的颜值与内涵。

  走进彭铺社区,整体房屋造型精巧、白墙黛瓦,颇具江南水乡风韵,让村里人满意,让城里人向往,让参观者痴迷。同时配套建设两条主干道路,广场及房前屋后绿化9200平方米,改造彭铺水塘2000平方米,将过去的粪水塘、臭水沟,改造成为绿化、喷泉、八角亭为一体的休闲公园。

  开展环境整治 建设宜居乡村

  为改善彭铺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区环境卫生质量,塑造生态宜居新农村,进一步倡导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连日来,彭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等,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爱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

  此次环境整治活动共发动80余人次参与,在社区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带领下,集中对小胡庄及周边进行环境卫生清理,主要对胡庄广场、景观湖、公园、道路、河道、路边沟、房前屋后积存的垃圾、废弃物、杂草等杂物清理,达到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等要求,确保村内环境干净整洁。同时还积极动员村民将自家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建设彭铺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

  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使村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起到了对群众宣传和教育的引领作用,提高了群众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增强了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宜业乡村

  彭铺社区着力把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落实到发展产业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乡村旅游,布局农村电商,加速发展“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美带动乡村美、农民富的路子。

  彭铺中心村由彭铺庄、河北庄、高圩庄、庙庄四个自然庄组成,隋唐大运河穿村而过,将彭铺中心村一分为二。在产业布局上在南部庙庄建成彭铺中心村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在先行区打造上在前期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在结合市场需求、旅游爱好者、农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将先行区划为甜叶菊种植及农作物育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果实采摘农耕体验区四大块,这样既满足了基本粮食需求,又满足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的需要,同时在位于小汴河北岸的河北庄建成占地130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了一南一北交相辉映的种、养两大产业的示范带动区,推动彭铺在探索产业带动脱贫、产业带动发展、产业带动转型升级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村

  每家每户门前都张贴着这样一张二十厘米见方的《彭铺社区村规民约》,内容涵盖社会秩序、公共道德、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具有“汇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独特作用,当地也顺势掀起了一股“学村规民约,守村规民约”的热潮。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断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习俗,文明低碳祭扫,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由红白喜事理事会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自从制定村规民约,村民家有红白喜事,都自觉到村委会报备,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明显减少,村民负担显著减轻。

  充分利用文明实践站广场、文化墙、道德讲堂、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目的及重要意义,让群众认识到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以农民休闲健身广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为载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的有益场所,丰富农村文化活动载体,同时,还在中心村积极开展文化墙自绘、村规民约自编活动,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