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户稳岗就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产业兴旺是重点。泗县刘圩镇四山村驻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为返乡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化农民。
寻人才,重培养。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产业怎么发展关键要靠人才。2020年12月底,在部队当了8年兵的汤乐从部队退伍返乡,由于他年轻并且是党员,驻村工作队就把他当作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来培养。2021年8月,恰逢“村两委”换届,驻村工作队又积极向上级推荐他进入“村两委”。通过上级组织严格考核,汤乐完全符合选举条件,现已吸纳成为四山村党总支委员,为组织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想办法,解难题。刘圩镇四山村土壤属于漏风淤土,土质容易干裂,大家普遍认为不适合种植草莓。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四山村的这种土壤在泗县东北部几个镇并不少见,并且周边方圆几十里很少有种植草莓的。
驻村工作队了解实情后就带着汤乐分别到县里、镇里、土肥站找相关人员问个究竟。土肥站的人告知,这个土壤并不是人们所讲的不能种草莓,通过加牛粪、羊粪、鸡粪等等,对土地改良之后,完全可以种草莓。于是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27岁汤乐按照土肥专家开出的“药方”,对30亩土壤进行改良。首先购买有机肥料和牛、羊粪等,再把土地深耕30公分左右后,最后上了牛粪、羊粪和矿源防腐酸钾,改造后的土地果然适合种植草莓了。“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我想抱着一种试一试态度,成功了,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如果不成功,我也认为没有什么,这也是人生一种经验。”正如汤乐当时所说的,正是这种干事创业的态度,成就了他现在的草莓事业。
补短板,取“真经”。万事开头难,土地改良问题解决了,资金紧缺又成了问题。驻村工作队知道后,就积极帮助汤乐协调银行进行贷款,总共贷款30万。至于种植草莓的技术,对于在部队服役8年的汤乐而言,可谓是“门外汉”。但一切困难在他面前都不是困难,为了弄清楚种植草莓的技术,他多次跑到几十公里外的草莓种植专业村——墩集镇石梁河村认师傅、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8月,汤乐胸有成竹地着手建设大棚,多次到外地考察和购买草莓苗。办法总比困难多,汤乐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2021年8月底,两个草莓大棚终于在漏风淤上“落户”了。
见成效,染他人。艰辛付出总会有甜蜜回报。在汤乐精心管理下,草莓茁壮生长,并结出丰硕成果。2021年腊月大寒,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但是在泗县刘圩镇四山村汤乐的草莓大棚里,绿油油的叶苗、盛开的草莓花,让乡村冬日充满着春的生机。草莓园里汤乐正组织工人,大家采摘红彤彤的草莓,送到附近的草莓收购点出售,让20多名脱贫户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从11月底草莓就开始上市了,每天产量在三、四百斤左右。其中最让汤乐遗憾的是8个大棚只有2个大棚栽上了草莓,其余的大棚没来得及栽植,汤乐就利用这些大棚来发展大棚西瓜。作为脱贫户的他,还计划2022年土地流转要达到100亩,扩大种植草莓和西瓜的规模,带动更多的脱贫户就业,共同致富。
群众看着汤乐现在天天过着“数钱的日子”,他们不再围绕村里能不能发展草莓产业争论不休了,而是争先恐后找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他们流转土地,发展草莓等特色种植产业。其实,四山村像脱贫户汤乐这样本地的乡土人才、能人大户还有许多许多。目前,除草莓产业初具成效外,全村山芋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瓜蒌有120亩,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500余亩,特色种植产业已深入人心,枝繁叶茂。(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户稳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