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丁湖镇:“青动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阔步走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丁湖镇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次第展开,不仅有鸟语花香、沃野千里跃然其上,还有一股股“青动力”奔涌其中,一个个“红马甲”穿梭其中,正忙着在特色产业里刨“金疙瘩”、在返乡人才里掏“金钥匙”、在环境整治里燃亮“文明灯”……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为推动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征程,2021年1月份,丁湖镇团委发布《青春建功新征程,我为乡村振兴提建议》倡议书,要求全体团干部走访摸排,动员团员青年为本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想法,用广大团员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走访中,石丁村团支部书记周慧发现,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村能够掌握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导致石丁村的扶贫工程蔬菜大棚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为唤醒“沉睡”的资源,周慧带领团员青年通过走访,积极推动蔬菜大棚招租,经过多次摸排终于联系到了丁素敏等有返乡意愿的年轻人。
然而虽有意愿,真要返乡大胆一搏,丁素敏他们起初也难免顾虑重重。周慧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机会,多次组织带领他们到大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2021年7月,最终返乡青年丁素敏与村委会签订了蔬菜大棚承租协议,蔬菜大棚的招租直接为石丁村集体经济增加6万元收入,并且能够带动15户脱贫户就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丁湖镇团委积极为青年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全面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我是丁湖本地人,现在国家政策好,我想在家创办家庭农场,不知道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其他部门我也不认识人,毕业时来过你们这转接关系,就只能来你们这问问。”这是返乡创业青年丁宗风在丁湖团委的一次对话。丁湖镇团委了解情况后,在政策解读之外,积极协调对接市场管理部门开设营业执照登记“绿色通道”,为像丁宗风一样的创业大学生打造登记办理营业执照“一条龙”服务。
不仅如此,丁湖镇人社部门也专门增设创业贷款指导、相关政策解读等窗口服务,助力本土青年人才高效顺利就业。最终在丁湖镇团委和樊集村委共同努力下,返乡青年丁宗风于2021年创办了兴宇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农场占地面积128亩。农场主要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兼顾螃蟹、龙虾共养。在后续的实地走访过程中,丁湖团委了解到,目前农场周边整体的配套设施及硬性环境跟不上,对于养殖过程及后期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丁湖团委积极协调樊集村委会,为其申报项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农场已修建12眼机井、新修硬化道路800米,为经营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丁宗风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该农场目前年收入已达30万余元,带动周边10户贫困人员就业,每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丁湖镇丁陈村团支部书记魏勇在刚到村委会的时候,为熟悉村庄,魏勇就把各个村民小组跑了一遍,给他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村庄里的环境卫生脏乱,无秩序,无管理,魏勇觉得乡村振兴不能只重视产业振兴,用魏勇的话说,“生态振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只有家乡的环境好了,让村民在回到家乡时,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才更有可能留在家乡发展。”
但他发现在真正推行环境治理时,却是困难重重,旱厕随意搭建,老旧圈舍拆除工作推行缓慢,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沟塘,而原本摆放在各个路口的公共垃圾桶也“不翼而飞”,针对这些问题,魏勇在和村“两委”干部沟通后,认为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的观念导致,家里的老人面对新鲜事物不为所动,魏勇发现“破局”的关键是青年,青年在家中往往可以起到影响整个家庭的作用。
说干就干,魏勇便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上报至丁湖镇团委,镇团委在了解情况后,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力量,成立了青年突击队,组织青年深入村主街道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杂草、铲除墙面小广告等,并通过微信、上门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环境整治政策及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为了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要求各个村团支部成立卫生巡逻队,定期开展评比,并将结果由镇团委汇总后上报至党委政府。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持续治理,镇域的卫生环境已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少年轻人在回到家乡时,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青动力”赋能在广袤田间,新希望孕育在美丽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在包含广大青年在内的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下,丁湖这片热土正不断释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能量和伟力!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丁湖镇:“青动力”筑牢乡村振兴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