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泗县山头镇惠庙村:党建领航育新苗 青春赋能助振兴

发布日期:2025-07-23 09:51:05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
【字体:

盛夏时节,在泗县山头镇惠庙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农村小教室,处处涌动着活力与希望。驻村第一书记周全带领村党支部,以建强战斗堡垒为核心,精准对接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实践团,开展暑期支教活动。通过“党建+人才”双轮驱动,播种希望的种子,为这个昔日的偏远山村注入了强劲的振兴动能。

党支部党员和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一起赴江上青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重温入党誓词、专题党课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学生党员在驻村第一书记周全的指导下,精心备课,给老党员、新发展党员,系统讲述了党的光辉历程及本地红色资源史料。老党员回顾峥嵘岁月,重温亲身经历的革命建设故事片段,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老党员们热泪盈眶,感慨时代巨变,表达坚守初心的坚定信念。面向新发展党员,侧重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大学生结合青年榜样事迹,讲清新时代党员的职责担当。老党员也分享了亲身感悟与宝贵经验,为青年党员“传经送宝”。通过此次互动活动,不仅让老党员重温初心、倍感荣光,更使新发展党员深刻感悟红色血脉的赓续重任,有力提升了村党支部党员队伍的整体思想境界和凝聚力。

第一书记周全自派驻村以来,就将抓党建促振兴作为首要任务,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每月的主题党日按时召开,并亲自上党课,给党员解析乡村振兴政策,组织党员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引领发展能力。“五学”联动机制,让独创的“靠型法”特色党建进一步落实;还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机制,推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和威信。

教育帮扶,点亮乡村孩子“求知梦”。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实践团针对当地留守儿童需求,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并融入科学实验、美术创作、红色教育等特色课堂。针对留守儿童特点增设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艺术启蒙等特色课程。“哥哥姐姐们带来的科学实验课太有趣了,我第一次知道了火箭是怎么飞上天的!”五年级学生惠小雅兴奋地说。科普知识讲座,组织观看纪录片,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团队为困难的小朋友还捐赠了书包、文具、笔记本、篮球等共200余套,温暖贫困学子求学路。

产业调研,为乡村产业发展献策联动。支教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第一书记安排下,分组走访养殖农户、合作社,围绕村党支部规划的产业开展深度调研,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研学体验”的发展模式建议,为村庄产业发展提供了青年视角的智力支持。

移风易俗,赋能乡村治理。大学生们融入乡村生活,参与农事体验,与村民建立深厚感情。第一书记借此契机,组织大学生与村内党员、群众、青少年分享成长经历、城市见闻,激发孩子们求学向上的动力。同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等内容。组织排练文艺节目,教唱爱国歌曲,宣讲党史故事,将文明新风与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与保障下,为期1周的合肥大学实践团队顺利结束。“抓好党建是引领,引来人才是活水。大学生支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为我们产业发展提供了思路,也提振了全村精气神。”驻村第一书记周全深有感触。村党总支书记惠朋补充道:“这就像给我们的振兴引擎加了双燃料,组织更强了,人气更旺了,发展的路子也更宽了。”支教队长刘同学表示:“在第一书记和乡亲们的支持下,我们不仅实现了支教价值,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艰巨与伟大。这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和社会实践课。”

据悉,惠庙村党支部与合肥大学团委已初步达成共建意向,计划将惠庙村作为该校社会实践长期基地,探索“第一书记牵头+支部搭台+人才唱戏”的可持续合作模式,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沃土持续绽放,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通讯员 张雨琼 苗冰涛)(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山头镇惠庙村:党建领航育新苗 青春赋能助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