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聚力赋能促发展 鼓足干劲启新程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泗县树立以新提质的鲜明导向,弘扬实干争先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追赶苏北、领先皖北”目标任务,凝心聚力促发展、惠民生,高质量现代化新泗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工业强县释放强劲动能
临近春节,在泗县的各大产业园区内,各个企业都在赶制订单,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开门红”。走进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只见一辆辆自动导引运输车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来回穿梭,机械臂有序作业,工作人员忙着质检、调试、包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汽车零部件生产,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我们也开始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大市场,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袁欣介绍,去年该公司产值突破5亿元,因为一直都有当地政策、服务、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保驾护航,新的一年,企业在提升产值、提高效益方面还是很有信心的。
“泗县把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作为奋斗目标,倾注了大量精力,近年来我们瞄准机械制造的细分领域,敏锐的捕捉到汽车零部件这个赛道的巨大潜力。”泗县县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制定了汽车零部件“一揽子”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带着耐性、深耕细作,坚持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向新而行,逐步发展成为泗县的“当家产业”。
在泗县泗涂产业园内的安徽高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红红火火,企业通过优化组合和添加设备,抓紧生产新能源汽车配件产品。该企业销售总监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刹车自动阀,老的产品因为工序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公司组建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刹车自动阀新产品从研发到投产,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2024年以来,泗县工业持续增效提速。该县坚持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着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速达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汽车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位居全省前列。泉为绿能、巨仁光伏、绍宸科技等先进光伏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数实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农业固本提质尽显“丰”景
最近一段时间,泗县墩集镇草莓种植户孟芳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眼下正是草莓的丰产期,采摘、包装、打包、发货……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地操作。作为“90后”的新莓农,孟芳把手机作为“新农具”,通过新媒体来推广自己种的草莓,让小小的墩集草莓“红”到了全国各地。
“我每天都会拍一些草莓大棚里的实景短视频发到网上,为自己、为整个墩集镇的草莓宣传代言。”孟芳说,“墩集草莓现在已经成为了墩集镇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我在种植草莓之初,政府给予了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一直发展的很顺利。作为新一代的草莓种植农户,我觉得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家乡的草莓给推广出去。”
目前,墩集镇草莓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3万亩,核心区面积1.5万亩。草莓种植大户100多户。该园区先后获评安徽省绿色草莓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宿州市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安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因地制宜地谋划草莓销售网络和旅游观光采摘等,进一步了延伸产业链。
在泗县长沟镇,大棚西红柿也到了一年的丰收季。如今,以西红柿为“明星产品”的汴河蔬菜产业园,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0亩,每年的产值可达到1.5亿元。园区拥有现代化温室大棚1000多座,被评为安徽省省级蔬菜标准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常年吸纳周边2000多名村民务工。
去年以来,泗县明确“种植规模化、加工精深化、品牌特色化”发展路径,制定特色产业布局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用好“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两张国家地理标志名片,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大路口山芋产业园、数字农业产业园,先后引进启元泰富、凯盛浩丰、七河生物、思本食品、誉善预制菜、牧原饲料、天京食品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入园,引导镇村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规模化道路,建成长沟果蔬产业园、墩集草莓产业园等5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培育小宋梨、鲜香菇等“两品一标”73个,红花经济、玫瑰经济等特色种植渐成规模。在泗州大地上,处处可见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城乡融合绘就美丽画卷
傍晚,华灯初上音乐响起,城市的亮化与繁茂的树木相映成辉,市民赏景于美丽街道,漫步于林荫小道……如今的泗县街头,人们不仅能真切感受这座皖北小城特有的鲜明魅力,更能细细品味它独有的悠然自得。
泗县坚持“生态宜居”,展现城市新颜值,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经过一年的努力,改造老旧小区2个、背街小巷58条。建成交付安置小区6个,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物业管理、便民停车、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打造专业化物业小区131个,新建公共停车位7368个。增设公用电动车充电桩220个,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开展精细化深度保洁,人性化设置便民服务点,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中水处理厂建成运营,石梁河、中央公园、清水湾公园实现城区水系联通、循环利用。
一方山水一座城,一片绿意一片景。口袋公园、色彩斑斓的休闲绿地、整洁清澈的河道沟渠随处可见,整座城市散发着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现在出门就能看到清清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感受最近城市更新带来的惬意与舒畅。”市民吴女士说,她家的小区靠近清水湾公园,出门就能进公园锻炼遛弯,感觉家乡就是一幅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的画卷,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村村产业生机勃勃、居民社区舒适宜居、农村道路通达四方、健身广场设施齐全……“以前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不仅环境干净,配套设施齐全,自家的种的梨、熬的梨膏等农产品还吸引了很多人来购买,这样的幸福看得见也摸得着。”说起现在的生活变化,家住泗县大庄镇曙光村的陈阿姨笑容堆满了脸庞。
随处可见的休闲绿地、人头攒动的公园,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泗县从医、食、住、行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人民幸福新画卷。
民生安康凸显幸福成色
泗县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把“群众愿景”变为“幸福实景”,不断凸显幸福安康的成色,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为了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泗县聚焦返乡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我想提升养老护理方面的技能。”“我想考个工业机器人证。”“我想学习一下直播销售的相关知识。”……近日,“槐树花计划”技能提升行动在泗县拉开帷幕。返乡人员只需提出技能培训需求,县人社部门就为其开展“点菜式培训”。该县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点菜式培训”是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对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细致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春节技能提升培训“菜单”,由培训对象按需“点菜”,实现学员点什么,培训教什么。真正让培训内容贴合市场需求、符合群众意愿。
“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个工作,既能方便带孩子,也能贴补家用。”之前在外地打工的赵莉,现在选择在家乡发展,参加了“槐树花计划”技能提升行动之后,对自己未来的新生活,她很充满期待。
泗县实施“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300余个,新增城镇就业4900余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实现全覆盖。
“我们兜牢民生底线,优化服务供给,全方位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用实际行动绘就一幅人民幸福新画卷。”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新增嵌入式养老机构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10个。运河街道花园井社区入选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周先生是一名肺炎患者,在家附近的镇卫生院就诊,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卫生院通过医共体分级诊疗系统将患者上转至县人民医院,当天就成功办理住院手续,顺利就诊。为了为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泗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和县域内就诊率同比分别提升5.1个、3.4个百分点。3所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3所卫生院获评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泗县大地上,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聚力赋能促发展 鼓足干劲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