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聚能 弯道超车——安徽泗县党建赋能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跑”
盛夏时节的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无人运输车往来穿梭,日产精密零部件数十万件,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安徽省泗县这座一度以农耕见长的县城,如今已在新型工业化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泗县智能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综合党委(以下简称“产业链党委”)“红色引擎”的驱动。泗县将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织密党建网络
凝聚产业合力
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恒电喷”)于2021年落户泗县,目前已在燃油车零部件领域建立优势,同时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中恒电喷行政经理李梅说:“产业链党委搭建的组织框架,对中恒电喷的发展至关重要,坚持党建和生产经营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产业链党委以“行业相近,便于联动”为原则,依托中恒电喷等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带动7个企业党支部参与、36家未建党组织企业加盟,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党建联盟。这种“党建联盟+产业集群”的模式,打破了企业间的壁垒,推动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中恒电喷通过产业链党委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加速技术迭代;安徽高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坚机械”)依托产业链党委与院士团队合作,改进了刹车阀油路系统,使效率提升了60%,企业成功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
泗县制定汽车零部件“一揽子”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产业链党委积极推进“链主”企业培育计划,以党建引领强化龙头带动,让产业集群“攥指成拳”。
激活要素动能
破解发展难题
产业园内,8个党建网格覆盖物流转运、部件制造、市场营销等功能区,由26名包保干部担任网格长,由企业党员担任网格员,累计走访企业千余家次,解决难题200余件。这是产业链党委打造“政策共研、事务共商、资源共享、问题共克、发展共促”互融互动模式的一个缩影。
产业链党委设立51个党员先锋岗,让党员在技术攻关、生产管理中挑大梁,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高坚机械的技术团队牵头组建省级院士工作站,自主研发十余款新能源零部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未名电子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电子设备国产化替代并使价格下降30%,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突破是党员先锋岗成为技术创新主阵地的生动写照。
产业链党委通过“联盟沙龙”“链上碰头会”等活动促进产业园内企业共享市场信息,带动36家加盟企业嵌入车企供应链,推动“链上资源共享”。“抱团取暖”使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目前,产业园已汇聚汽车零部件企业82家,其中规上企业46家。
精准赋能升级
驱动价值跃升
“落户泗县以来,我们企业的厂房规模扩大了3倍,智能化生产线增至20多条,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党委的‘五星级服务’。”高坚机械销售总监解培亮说。
产业链党委推动“服务力量转化为发展力量”,通过“银企面对面”活动,组织9家银行入驻金融服务超市,2024年推荐70余家企业进入“白名单”,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
在人才支撑方面,产业链党委积极构建“企业主体+高校协同+职校支撑”体系,柔性引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高层次人才30余名,培育112名专业人才和16支专家团队。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4家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出3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服务“破圈”还体现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上。产业链党委推动工信、财政等部门会商,将新能源产业补贴、技改资金等政策“送上门”。2024年,全县有11家企业获批850万元产业集群资金。这样的“精准滴灌”让企业轻装上阵,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年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在全省特色产业集群评估中名列前茅。
如今的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实现了滤清器、轴承等3000余种型号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还在诸多高端领域实现了突破。在产业链党委“红色引擎”的驱动下,泗县建成了省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了智能农机装备安徽省“三重一创”重大工程。这座皖北小县城正推动本地企业嵌入全国汽车产业链,向整车研发价值链上游攀登。
在党建的持续赋能下,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正以“满电发车”的姿态,从单一零件制造迈向产业生态高地,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上写下精彩篇章。
本报记者 吴 昊 通讯员 李子龙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