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返乡创业“鸽声”响 振兴乡村致富忙
走进泗县草庙镇魏圩村姚海霞的养鸽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四合院”式的鸽舍。一排排整齐的鸽笼里,鸽子们精神十足,“咕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在民间,素有“一鸽胜九鸡”的说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鸽子市场潜力开始进一步显现。魏圩村村民姚海霞瞄准了“鸽”产品的良好市场需求,返乡创业,发展养鸽业。几年间,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过百万元的养殖专业户,被当地人称为“乡村女鸽王”。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像姚海霞一样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成为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架起了农民多渠道增收的兴农桥梁。
正在给鸽子备料、填食的姚海霞告诉记者,鸽产品主要是肉鸽和鸽蛋,主要销售到长三角一带,销路稳定,目前每月销售额在十二万元左右。
返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姚海霞以前打过工、创过业。2018年,近50岁的她为了照顾家庭,回到家乡创立养殖基地养鸽子。然而由于缺少技术,500对种鸽买回家,养殖一年多也没挣到钱。
初始阶段的失利并没有让姚海霞过于气馁,她决定从学技术入手,先后到外地多个大型养鸽场考察学习,甚至在外地的一家养鸽场免费打工。“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大型养殖,以为像养鸡鸭一样简单。经过失败才明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技术的,各方面都要去学习。”姚海霞语重心长地说。
学到了技术,姚海霞再次购买了种鸽进行养殖。在日常管理中,姚海霞注重细节管理,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鸽子的死亡率控制在了千分之二以下。这几年,姚海霞的养鸽厂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鸽子存栏量成倍增长。目前存栏一万多只,月出栏四千多只肉鸽,一万多枚鸽蛋。两样产品加在一起,每月毛收入10多万,净利润达两万多元。
乡村振兴前景广阔,也需要大量人才。姚海霞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把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教授给乡亲们,带动周边十多户村民一起养鸽致富。
姚海霞的故事也让更多泗州儿女想要回到家乡寻求发展。近年来,泗县高度重视返乡创业人员的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更多返乡创业群体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成长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在农村这片广阔舞台上奏响乡村振兴的“大合唱”。下一步,泗县也将各类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返乡创业群体,解决他们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返乡创业“鸽声”响 振兴乡村致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