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党政考察团赴浙皖苏考察
11月14日至18日,县委书记王娟、代县长王法立、县政协主席刘中平、县人大代理主任孙茂盛带领县党政考察团一行先后赴浙江海盐县、安徽当涂县、马鞍山市、江苏南京市考察城市建设管理、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等工作。
11月15日上午,在海盐县县委书记沈晓红、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剑华、政协主席陆瀛等领导的陪同下,县委书记王娟、代县长王法立、县政协主席刘中平、县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孙茂盛等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海盐县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湿地公园、代表海盐城市发展新形象的滨海新城、体现海盐丰厚文化内涵的海盐博物馆、张元济图书馆张乐平纪念馆、绮园文化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海盐县县委书记沈晓红等领导的工作介绍。
11月15日下午,我县党政考察团对海盐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年销售可达百亿的中外合资的高科技型企业——浙江协和首信钢业公司,今年2月新投入运营的嘉兴港海盐码头,拥有5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的浙江海利环保纤维公司,营业额收入10亿元的嘉兴艾迪西暖通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海盐县县委书记沈晓红等领导的工作介绍。
近年来,海盐为了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决定对全县工业实行转型升级,专门制定了工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重点提升发展紧固件、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临港工业、核电关联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电子电器业五大新兴支柱产业。 2011年海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93亿元,全县十大行业产值达412亿元,亿元企业由2010年的87家增加到了2011年的108家。
县委书记王娟指出,海盐是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业强县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海盐又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把劳动密集型、产效不高、投资强度不太高的企业有序转移出去,着力引进和发展壮大一批大投资、高产出企业,这是海盐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选择。像其它沿海发达地区一样,海盐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紧缺,而这恰恰又是我们泗县的优势所在。今年,泗县和海盐两个县共同在泗县建设四海工业园,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最佳选择,也是两个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建设好、管理好,让海盐转移过来的企业能迅速生根开花结出硕果。我们泗县工业发展这几年也取得了长足进展,2011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是个转折点,也是工业为强县的真正起点,我们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好机遇,制定新政策、打造新平台,积极迎接转移过来的企业。在迎接产业转移工作中,我们要主动走出去,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把企业引进来,为壮大泗县工业经济、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大步迈进。泗海工业园建设是我县和沿海发达地区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很好的探索,今后,两个县的合作还将作进一步扩大,我们要与海盐县共同携起手来,为海盐县工业转型升级作出努力,为振兴、发展泗县工业经济作出更大贡。
董立厚 石子阳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我县党政考察团赴浙皖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