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校园安全
发文日期: 2021-07-10 17:08:56 生成日期: 2021-07-10 17:08:56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泗县人民政府 文  号: 教内电[2021]157 号
名  称: 关于印发《泗县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词:

关于印发《泗县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泗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07-10 17:08 责任编辑:李雪

各中心校、中学,宿州环保工程学校,特教学校:

根据《宿州市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安〔202153)和县安委会《关于印发泗县“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度集中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泗安委〔2021〕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经研究,制定《泗县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联系人:吴海波  电话:7025736

 邮箱:405421696@qq.com

2021年7月9日

 

 


附件:

泗县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

实施方案

 

为推进校园安全治理,深入做实校园安全工作,根据《宿州市2021年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安〔202153)和县安委会《关于印发泗县“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度集中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泗安委〔2021〕4号)、《泗县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内电〔2020〕1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校园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把集中攻坚与“学党史、抓整改、正作风”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完善和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研学基地,以下简称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处置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校园安全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攻坚行动部署发动、组织实施、总结验收等各阶段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孙志远任组长;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张凯、周家林、杨蕴昕、李荣举、郭旭及县政府教育督学刘安敏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办,综治办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任务措施

(一)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开展集中攻坚。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组织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片(安徽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公开版)。组织开展好第20个“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

(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开展集中攻坚。自即日起至7月中旬,在全县教体系统范围内开展“防风险、保平安”安全风险防范集中攻坚行动,切实排查整治教体领域矛盾隐患,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隐患疏导在早、化解在小,确保安全稳定。

(三)强化事故教训汲取,聚焦事故暴露的深层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深刻汲取池州 “4・6” 火灾、滁州“ 4・7”闪爆和2020年度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频发事故,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刻汲取近期学生溺亡事件教训,加强家校联动和宣传引导,开展青少年学生防溺水专项行动。深刻汲取郎溪县校车事故教训,加强驾驶员、随车照管员的管理教育,强化乘车学生幼儿及家长的安全教育。

(四)完善落实校园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校园安全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县、镇党委常委会每年初听取校园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校园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总结、同考核。二是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县、镇政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例会或者专题会议,分析、部署、督促和检查本地区校园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校园安全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推进校园安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三是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教体行政部门、中心校、属地学校负责人、班主任、学科教师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教体行政部门进一步压实《局机关股室安全岗位职责》,各学校细化《宿州市学校安全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四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县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把不同责任主体在校园安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责任内容、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形成教育、市场监管、卫健、城管、消防、应急、公安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共治、共管新格局。五是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各学校要落实校园安全工作主体和“一把手”责任制,并与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六是压实家庭监护责任。积极拓展“家长学校”功能,引导、督促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与学校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家校互通联动的良性监护格局。

(五)健全完善校园安全指挥、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大指挥系统。统筹完善落实县、镇、中心校多级校园安全指挥机构,相关单位、县应急指挥机构、镇(街道、村)、各学校与社会组织等组成纵、横协调联动的“大应急、快响应、全保障”校园安全大指挥系统。在体制运行上,进一步厘清各机构职责、明确功能定位、固化相互关系、提升专业能力。做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二是完善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和风险化解机制。以提升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设为契入点,加快建立校园安全事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安全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加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应对机制;健全警校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立校园安全救助基金;加快建立学校教职员工聘用资格审核制度;健全教体、法律、医疗、保险、心理咨询及社会专业人士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库;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心;规范学校安全事故舆情应对机制;积极探索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调解学校安全事故民事赔偿纠纷;坚决依法打击涉及“校闹”的犯罪行为;完善并落实学校应急管理等制度。三是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各学校要按照行政区域,结合校园安全实际,纵向、横向划分网格,明确各网格管理员,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编制与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安全工作量化管理标准指导手册”,明确各个部门和每位网格管理员的监管责任,将校园安全监管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不留监管盲点。

(六)探索推进校园安全智慧防控进程。一是依托科技赋能。教体局、各学校要加快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和手段为依托的校园安全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进程。重点推进“智慧门禁”项目建设。实现校园场所人员进出的自动管理;加快推动“智慧校车”项目建设,实现校车全程全域全动态监管;积极引入象牙塔校园安全系统解决方案,将校园安全“双控”机制推深做实;在全县学校推行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继续做深做细视频监控与属地公安机关110指挥中心联网等“技防”建设,确保校园安全智慧保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建立专业服务机制。倡导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引入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机构、组织,研发、提供校园安全风险预防、安全教育等相关的服务或者产品,协助教体部门制定、审核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和相关标准,组织、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专项巡查督查、安全演练及考核评估等工作,预防校园安全风险。

(七)做深做细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尊重生命、保障权利、尊重差异的意识和基本安全常识从小根植在学生心中。各校要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安全保障”百个典型激励活动。积极遴选、挖掘校园安全优秀工作者和先进学校党组织安全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师生在学典型中当典型。开展“安全知识伴我行”百场学习宣讲活动。完善安全专家宣讲队伍建设,发挥安全宣讲团作用,进行巡回大宣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安全在我心中”安全论文评选活动。将校园安全知识作为校长、教师的必修内容,深入开展校园安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编纂一批高水平论文集。探索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采取“理论知识+实地体验”的模式,建立安全实践模拟基地及禁毒馆、环保馆、科普馆、公共卫生馆等主题体验馆,将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普及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统筹建设消防、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若干个校园安全卓越专家工作室,集宣传培训、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发挥专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展安全主题进课堂活动。完善编制校园安全知识读本,并落实学生安全知识测评制度。把“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教育与安全培训、演练及消防知识、禁毒知识、法律知识等进校园相结合。充分安全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按照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系统编制进课堂教材。并做到计划、课时、教案、师资“四落实”。

(八)全面实施“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网瘾少年、特异体质、心理困扰、暴力抑郁、行为异常、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保护工作,建立起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强化2种合作。强化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强化学校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针对特殊学生,做到“一人一方案”给予“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实行3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确保他们普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强4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三生”教育,促进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建立5个机制。建立关爱领导小组机制、关爱应急机制、特殊学生档案机制、结对帮扶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合法权益。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家校联动、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一次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一次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一次心理健康关爱活动,改善特殊群体学生成长环境。努力实现特殊群体学生“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的目标。突出7项重点工作。规范建档和动态管理;完善制度,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家庭主体责任;缩小差距,推进公平;多措并举,做好关爱服务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回应心理诉求;完善帮扶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九)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对校园安全生安全隐患排查,动态更新完善问题、措施、责任“三个清单”,实行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一是夯实安防基础,全面提升校园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配齐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加强校园物防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建设等;二是着力打造校园周边安全区域,强化警校联动、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加强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等;三是组织实施中小学防溺水工程,压实各类水域管理主体责任,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安全管理等;四是积极开展交通(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建立智慧校车管理,加强校车管理和周末班车和通勤车辆管理等;五是开展教体系统预防校园欺凌、暴力专项整治,加强法治副校长建设,及时化解矛盾,拒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六是持续开展校园安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强化校舍安全管理、强化学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等;七是切实强化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健全完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等;八是加强预防校园性侵犯教育,定期不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加强教职工管理。

(十)完善校园安全考核评价机制。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确立抓好校园安全也是重要政绩的理念。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校园安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和控制指标考核体系,明确奖惩制度,对校园安全年度目标责任实行过程和结果双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对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要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加重对事故学校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推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每年举行全县教体系统表彰大会,表彰教体系统校园安全优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从事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教体系统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排查隐患(从即日起到7月12日)。各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攻坚任务、攻坚要求、完成时限。要高质量组织开展好第20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宿州行”。

(二)强化措施,破解难题(从7月13日到11月30)。各校要按照攻坚任务要求,集中开展突出问题整改。省教育厅、市、县教体局将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导、挂牌督办等方式,协力推动攻坚行动落地生效。

(三)固化成果,推广典型(从12月1日到31日)。要全面认真梳理2021年集中攻坚开展情况,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夯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能力提升,固化一批制度成果,推广一批经验做法,促进学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各学校对各级部门检查出来的具体问题逐条逐项整改到位,对开展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固化经验做法,请各中心校、中学、宿州环保工程学校、特教学校于7月12日前报送攻坚方案,每月月底之前报送上月工作小结,12月25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级成立校园安全集中攻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务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二)坚持统筹兼顾,严格督导检查。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教体局将联合应急管理、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对各校督导检查,推进工作落实。

(三)强化整改落实,严格考核问责。教体局、各中心校加强集中攻坚的动态检查和过程监督,综合运用通报、约谈、警示、曝光、挂牌督办等有效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并将整治情况纳入学校考核内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教体局建立和落实与纪检监察部门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移交查办工作机制,对整治工作不负责、不作为,分工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重大问题隐患悬而不决,逾期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坚决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