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市场监管所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严的基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的目标要求,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泗县市场监管局特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示: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强化预防措施
(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夏季食物中毒隐患的清查,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每日晨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二)不超负荷、超范围经营。要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决定供应食品的数量,接待顾客的数量,避免超负荷经营,造成食品交叉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三)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进货渠道,不采购和使用腐败变质、来历不明食品及原料,不采购病死、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等;
(四)禁止采购、加工、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其他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禁止采购、加工、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
(五)加强凉菜、生食海产品等高危食品管理。凉菜制作专间室温不得高于25℃,熟食卤菜待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生食海产品加工好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六)严格加工环境、工具容器和餐饮具的消毒,减少食品污染环节。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需要食品留样的要严格落实48小时食品留样制度,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工作;
(七)严格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提醒顾客理性消费,适量点餐,减少浪费。提供合理分量饭菜,减少“大份菜”,提供“小份菜”。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不设置最低消费,不强制消费。
二、广大群众应增强餐饮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一)要科学加工食品。富含蛋白质如肉、蛋及蛋制品、水产品等要烧熟煮透;四季豆类食品要翻炒均匀、煮熟、焖透;加工好的熟食应当在2个小时内食用,超过2个小时食用的,要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不吃或少吃生食水产品(剁生、白旺、生腌、刺身);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现做现吃。
(二)要正确选购食品。购买食品要仔细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尽量选择新鲜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不采购未经检验的肉类或死因不明的禽类和水产品;不采购无合法来源的散装白酒及家庭自酿白酒;不购买路边“无证”摊贩售卖的熟肉、凉拌菜、凉皮等熟食以及摊贩自制的刨冰、冰水、果汁等冷饮。
(三)要正确贮藏食品。一次食物购买量不宜太多,尽量现买现用。如有剩余,一定要及时冷藏;剩饭剩菜食用时要重新加热煮透;熟食冷藏前必须冷透;生熟食物要分别存放,且存放时间不宜过久。
(四)要注意旅游卫生。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选择安全卫生的饭店,首先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摊贩备案卡,尽量选择监督公示贴“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切勿食用违禁食品,慎食生食、凉拌食品,不要暴饮暴食。
(五)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