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2024年泗县博物馆中秋节传统习俗文化临展
活动时间:2024年9月15日-9月21日
活动地点:泗县博物馆一楼
主办单位:泗县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泗县博物馆
联系电话:0557-7011989
临时停止活动信息:无
展板内容: 历史沿革
先秦起源 中秋节是由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先秦。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周礼·天官·家宰》云:“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周礼·春官·宗伯》亦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周礼·夏官·司马》又曰:“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上述几处所述“中秋”应为农历八月,即秋天的第二个月,亦即“仲秋”,虽与后世之“中秋”定义略有不同,但一则足见先秦时代已有渊源,二则可知“中秋夕月”乃先秦天子祀天之大礼。
汉晋初成 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汉代文学家枚乘有《月赋》,西晋陆机,南朝谢灵运、沈约、鲍照、北周王褒都有咏月、赏月的诗赋,但并没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所以并没有形成节日。如西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唐宋流行 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渐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宋代中秋节成为世俗的隆重节日。宋代以后的中秋赏月更加流行。民间设瓜果酒馔,祭月燕饮。有的地区借月圆之意,称作“团圆会”、“团圆节”、“圆月”等。和家人一起饮酒赏月。
明清演化 自明朝起,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还是围绕月亮来进行各种节庆活动,但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著的调整、变动。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的记述明朝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对中秋节的大段描述,其中没有对赏月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对祭月的详细记载。可以说,拜月祈福是明清时期中秋节的最隆重的内容。明清各地岁时录中,均可见中秋之记载,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有言:“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清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曰:“十五日祭月,...乃国家名禋之大典也。可见,明清时期,中秋祭月仍是一项国家祭祀庆典,而团圆、合家欢聚之意则已深入人心。 北京的月坛,原名夕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场所。 清代,中秋成为与春节、清明、端午并重的四大节之一。
现代发展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1月1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在政府的引导下,中秋节借力文旅融合发展,逐渐又兴盛起来。中秋节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节日民俗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赏月(玩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中秋赏月风俗正式形成于唐代。从古代文献来看,中秋节刚形成的时候,赏月就是文人和市民的事情,农民赏月的活动没见记载。 现代,中秋赏月方式多样化,除登高望月、泛舟赏月等传统的赏月姿势外,又诞生了摩天轮赏月、坐飞机赏月、露营赏月、直播赏月等赏月新方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亲友团聚 中国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过节以亲人团聚、人丁兴旺为福。其中又有两个节日在强调亲人团聚方面更加突出,一个是春节,一个是中秋节。如果这天有儿女在外,不能回家团圆,家长和儿女双方都会觉得特别遗憾。现代社会人们与亲人团圆难以如愿时,也多会打回电话或书信问候。过去除了家人团聚,朋友也有聚会赏月、交流诗文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