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自评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规程>的通知》(教督厅函〔2024〕1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皖教督〔2018〕8号)等文件精神,现将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泗县襟连沿海,背靠中原,与江苏徐州、宿迁接壤,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加速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区,是安徽省的东北门户。区域面积1857平方公里,乡镇19个,行政村187个。常住人口74.1万,其中“七普”人口数76.33万,“六普”人口数79.87万。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322.8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34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11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0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6.05亿元,占总支出的26.73%。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1所(含教学点),其中,初中14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小88所、教学点19所(50人以上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07237人(完小与50人以上教学点共67340人、50人以下教学点410人、初中39271人、特殊教育学校216人),专任教师6676人(完小及50人以上教学点3967人,50人以下教学点86人,初中2573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32人、初中18人)。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资源配置达标情况
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资源配置”评估要求,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不包括50人以下教学点1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其中小学91所(含50人以上教学点),初中14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达到评估标准(小学4.2人以上、初中5.3人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达到评估标准(小学1人以上、初中1人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达到评估标准(小学0.9人以上、初中0.9人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到评估标准(小学4.5㎡以上、初中5.8㎡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 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评估标准(小学7.5㎡以上、初中10.2㎡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情况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评估标准(小学2000元以上、初中2500元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所,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达到评估标准(小学2.3间以上、初中2.4间以上)学校113所。达到评估标准。
(二)政府保障程度达标情况
8.“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
依据国家、省、市布局调整有关文件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制定《泗县“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原则,着力发展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根据人口峰谷变化,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农村完小和教学点,形成布局合理、体系健全、结构优化的学校分布格局。
9.“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情况
一是县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学校新建及改扩建制定统一标准,并按照标准实施。二是泗县编制部门会同教体、人社和财政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7288名,城乡学校编制标准统一。三是泗县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按照每生每年小学720元、初中940元、特殊教育学校6000元的标准,拨付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全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装备均按《安徽省基础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由县教体局集中采购配备到校。
10.“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情况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班级1867个,共配备音乐专用教室210间、美术专用教室211间,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专用教室1.35间、美术专用教室1.36间;初中班级828个,共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81间,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17间。各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间数全部达标,音乐、美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1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情况
近年来,因人口峰谷变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客观因素,我县有13所城区学校存在大校额问题,已制定“一校一策”的化解方案,通过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新建改扩建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完善学区划分调整方案等举措,将于两年内有效化解大校额。综合评估达到认定标准。
12.“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情况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班级2695个,其中小学1867个,初中828个,县政府通过调整学校布局、科学划分学区等举措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学校,满足学位需求。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全部达标。
13.“村小和教学点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情况
持续落实村小和教学点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政策,按每生每年基准定额720元标准,对在校生不足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补助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公用经费,2023年、2024年分别拨付179.35万元、119.45万元。严格落实乡镇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的政策,从2023年起实施每生补助300元,2023年、2024年分别拨付887.88万元、868.92万元。
14.“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情况
足额保障特教经费,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基准核算所需经费。2023年734人,共拨付452.4万元;2024年659人,共拨付404.4万元。
15.“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保障”情况
《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24年,泗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92130.90元,公务员年平均工资 87863.74元,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比公务员年平均工资高4267.16元。
16.“教师培训课时”情况
制定《泗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十四五”规划(2021-2025)》,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通过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及县级自主培训,常态化安排寒假研修和暑假研修。任教五年及以上的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均达到360学时以上,任教五年以下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均达到72学时以上,实现对教师培训的全覆盖,合格率100%,完成率100%。
17.“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配置”情况
2023年,我县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动态调整,重新核定全县中小学编制数7288人,并报县编制部门核准。教育部门统筹分配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调整。县人社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核定岗位职数,现已全面完成。
18.“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情况
2024—2025学年度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4706人,安排镇内、镇际、农村教师进城跟岗挂职学习及城区教师下乡支教等交流轮岗616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人数的13.09%,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198人,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2.14%。
19.“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情况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小学专任教师4085人、初中专任教师2591人,均持教师资格证上岗,持证上岗率100%。
20.“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情况
严格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结合全县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达到100%。
21.“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情况
泗县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省示范高中要求不低于80%的招生名额分解到区域学校”政策,2024年省示范高中泗县一中、泗县二中招生计划总数为3952人,定向指标为3162人,分配比例80.01%,且向农村初中倾斜。
22.“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情况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严格执行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政策,将随迁子女入学就读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保障所有少年儿童入学权益和入学机会的公平和均等。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优质,2024年秋季学期全县随迁子女270人,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就读比例100%。达到评估标准。
(三)教育质量达标情况
23.“初中三年巩固率”情况
全县初中2021年入学人数12617人,三年转入学生383人,转出197人,复学612人,休学653人,死亡3人,2024年毕业生数12632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99.0%。达到评估标准。
2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情况
全县202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675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27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430人,送教上门98人,共计入学安置(已落实学籍)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655人,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人,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04%。达到评估标准。
25.“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情况
全县所有学校均制定了章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管理体系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全县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了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各校按规定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26.“教师培训经费安排”情况
泗县2024年小学公办公用经费为5454.52万元,按5%提取教师培训经费为272.73万元;民办公用经费为108.03万元,按5%提取教师培训经费为5.4万元。初中公办公用经费为3547.27万元,按5%提取教师培训经费为177.36万元;民办公用经费为399.66万元,按5%提取教师培训经费为19.98万元。全县中小学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预算和实际支出均超过5%。2025年共计预算470万元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截至目前,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大部分已完成培训经费支出比例。达到评估标准。
27.“教育信息化运用”情况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常态运用,各校均能认真按照要求,运用智慧课堂开设课程,开设科目不低于3门、开课总节数不少于每周6节,学科达标率和课时达标率都超过100%。能够利用智慧课堂开展教学观摩研讨、展示交流等活动,信息化教学应用常态化。二是加强教师培训。2023年以来开展骨干教师、校(园)长、班主任、学校管理团队等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2289人次。三是积极组织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小学教师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等比赛。2023年以来,中小学教师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获市级奖项34件;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省级奖项6件、获市级奖项77件;中小学管养维护、实践教育资源案例获省优秀奖4件。四是积极开展电教和装备教育课题等活动。2023年以来,电教课题省级立项4项;“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国家奖项2个;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装备管理使用、管养维护活动及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等活动中,7个作品获省级奖项。
28.“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一是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落实德育课程课时,根据各校实际,利用重要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2023年以来,教体系统开展14岁青春仪式、心理健康主题升旗仪式、少先队队员入队仪式、团员入团仪式、“我们的节日”等仪式、主题教育700余次;开展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120余次。泗城第一小学、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在宿州市第30届中小学艺术节中,获艺术表演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雪枫小学合唱队代表宿州市参加安徽省合唱专项展演。二是各义务教育学校能够立足本校实际,丰富学校内涵,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一校一品”,如泗县第三中学的“搏融”文化、泗城第一小学的“槐园”文化、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的“九爱”文化等。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特色学校评选活动。我县获评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省级8所、市级40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17所;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市级9所;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6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36所、校园篮球特色学校7所;市级传统体育特色学校4所;县级书香校园13所。所有学校德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均达到良好以上。
29.“课程开设和教学及实践活动”情况
全县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将课程开设内容纳入重点工作督导,紧盯问题整改,确保各校规范开设课程。泗县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采用分管领导包片、局股室包镇、工作人员包校等方式加强监管,全县中小学教学秩序平稳规范。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全县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30.“无过重课业负担”情况
一是扎实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实施,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泗县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校严格落实压减学生作业总量、考试次数,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将“双减”、课程开设、“五项管理”等纳入开学工作专项督导及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等,压实全县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责任,确保“双减”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1.“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情况
2023年以来,我县连续两年作为协议县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23年因监测工作组织严密,受教育部通令嘉奖。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位推进,以思想扩思路,主体责任得到落实
县委、县政府坚持对标对表,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在宏观规划、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县委、县政府落实优先发展战略。2020年以来,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将学区划分、资助政策调整、改扩建学校、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等涉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容纳入会议议题,解决了部分城区学校的招生压力、缓解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四大班子联系学校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学校积极落实的工作格局。县政府负责调度,人大、政协定期调研,跟踪学校推进和落实情况。二是坚持政策引领。为深化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质量,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泗县教体系统优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的通知》《泗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泗县教体局办学质量考评机制》等,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坚持齐抓共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教体局加强同发改、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明确各方责任,积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手抓分级施策、一手抓分层压实,合力推进,形成“一校一案,一题一解”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改革,以精细博精彩,教育质量普遍提升
对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建设定位,加大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一是深化督导机制专业化改革。将“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双减”等政策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局长下基层”“教体系统重点工作督导”重要指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师德师风教育、规范学校管理。二是提升队伍质量。制定《泗县高级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发挥高级教师教育教学骨干示范和业务引领作用。加大招聘和引进人才力度,2022年以来,通过全省统一招聘方式录用中小学教师688名,招录特岗教师182名,引进硕士研究生48名,委托安师大通过优师计划定向培养111人。常态化安排教师寒暑假研修,定期邀请东北师大、南师大、合肥一中等名校名师到泗县开展培训。通过“联片教研”、送教下乡、“人教云教研”“学校+”校本教研联动、“网络教研”等形式,为教师赋能。三是彰显“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德育为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彰显办学特色。以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以环境文化塑造学校形象,以课程文化浸润师生心灵,以地方文化描摹点睛之笔。组织学校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示范校、各类体育特色学校等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全县获评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省级8所、市级40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17所;省级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市级9所,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良好局面。
(三)城乡一体,以实干增实效,均衡发展百姓认同
一是统筹校际均衡发展。抢抓政策机遇,与杭州滨江区马鞍山市等省内外12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依托宿州学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成立5个教育集团,帮扶带动9所乡村弱校。二是统筹师资均衡配置。全面实施校际间编制动态管理、教师交流轮岗,2024-2025学年度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4706人,安排乡镇内、镇际、农村教师进城跟岗挂职学习及城区教师下乡支教等交流轮岗616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人数的13.09%;骨干教师交流轮岗198人,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2.14%。三是统筹群体公平发展。全面推行阳光招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城区和镇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100%。优先做好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入学保障及关心关爱,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04%。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有效缩小了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增强了群众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持续加大教育保障投入。坚持教育经费投入只增不减、教育支持力度只强不弱,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财物等方面突出问题,在软硬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固强补弱,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群体差距,全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二是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补管培用”结合,加大引才政策力度,持续强化培养培训,补充、培育更多优秀教育人才和学科教师;严格落实教师各类待遇保障,科学推行教师轮岗交流,提升全县教师队伍人本实力。
三是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坚持“五育并举”原则,依托县内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泗县人民政府
202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