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相关部门:
秋粮“一喷多促”是防灾减灾增产的关键措施,根据《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补助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宿农〔2025〕83号)精神,市下达我县“一喷多促”资金92万元,用于开展玉米、大豆等主要秋粮作物“一喷多促”工作。为规范用好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泗县农业农村局 泗县财政局 泗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5年8月27日
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喷多促”是秋粮作物中后期田管关键技术,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对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籽粒重量、提高抗灾能力、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效果显著。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用好补助资金,扎实推进秋粮“一喷多促”,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
二、资金来源及使用范围
市下达我县2025年中央财政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第七批)92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秋粮作物实施“一喷多促”购买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抗逆剂、助剂等;“一喷多促”统防统治(飞防)服务资金从县供销部门2025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支付。
三、重点工作
(一)明确实施区域。在大杨镇、草沟镇、丁湖镇、大路口镇、墩集镇、运河街道等6个镇(街道)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种植区实施,统防统治面积20.3万亩以上。(具体分配面积见附件1)。
(二)细化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应对干旱,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改善叶片水分状态,提高抗旱能力;应对高温,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结合灌水调温,改善田间气候;应对渍涝,可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氮肥吸收和磷钾补充,提高植株活性;应对病虫害,可根据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选择合适对路药剂。(技术措施见附件2)。
(三)迅速组织实施。当前正是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结实灌浆时期,也正是开展各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作业窗口时间非常紧张,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采取先干后补或启动应急采购程序,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在窗口期内(9月15日前后)完成喷施作业。
(四)规范精准作业。作业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遇风力大于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应停止施药。喷后24小时内遇到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以保证防治效果。喷施作业后,农药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不得丢弃至田间地头、沟渠路旁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加大工作力度,能早尽早;加强项目调度,及时掌握资金拨付、支出进度和喷施作业情况,务求“一喷多促”政策措施取得实效。要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常态化指导服务。
(二)严格资金使用。要严肃财经纪律,专款专用,确保政策资金用足用好。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违规转包、落实不到位,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解读“一喷多促”政策措施,调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带动周边小农户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跟踪管理。各镇(街道)要切实负起责任,指派专人负责,全程参与,监督药剂使用、飞防作业、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并做好项目验收工作。
附件:
1.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补助资金分配及实施面
积表
2.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技术意见
附件1
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补助资金分配
及实施面积表
|
序号 |
镇(街道) |
补贴资金 (万元) |
实施面积 (≥*万亩) |
|
1 |
大杨镇 |
14 |
3 |
|
2 |
草沟镇 |
29 |
6.8 |
|
3 |
丁湖镇 |
22 |
5 |
|
4 |
大路口镇 |
12 |
2.5 |
|
5 |
墩集镇 |
12 |
2.5 |
|
6 |
运河街道 |
3 |
0.5 |
|
合计 |
92 |
20.3 |
|
附件2
泗县2025年秋粮“一喷多促”技术意见
“一喷多促”是秋粮作物中后期田管关键技术,各地要抓住当前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秋粮“一喷多促”,及时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适期防治,主动抗灾避灾,减轻损失。为科学指导全县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实施“一喷多促”,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7月31日发布的《全省秋粮“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结合泗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因地制宜,综合实施
当前玉米已处于灌浆期,大豆已处于结荚期,也正是开展各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镇(街道)要根据玉米、大豆等作物生育进程,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发生实际,因地因苗因时因灾综合实施“一喷多促”。
应对干旱,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改善叶片水分状态,提高抗旱能力;应对高温,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结合灌水调温,改善田间气候;应对渍涝,可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氮肥吸收和磷钾补充,提高植株活性;应对病虫害,可根据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选择合适对路药剂。
玉米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害虫,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防治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等病害。同时,合理混配三十烷醇、噻苯隆、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生长、增强抗倒伏抗逆能力。
大豆可选用螺虫·吡丙醚、多杀霉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烟粉虱、甜菜夜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害虫,选用精甲霜灵等杀菌剂剂防治根腐病,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防治叶荚部病害。同时,合理混配喷施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强健植株,预防早衰,促进结荚和鼓粒。
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时,施药作业前,需开展药剂混配稳定性试验,确保混配后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性质稳定,不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且对作物无药害。
二、适时喷施,精准用量
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风(≤3.3m/s)、气温不宜超过30℃,各地应结合实际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施药后24小时内遇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选择无人机统一喷施作业时,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机,建议飞行速度控制在5—7m/s,亩喷液量1.5—3.0L;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量<50L的机型飞行高度2.0—3.0m,载荷量≥50L的机型飞行高度2.0—4.5m;施药前应根据飞行高度确定有效作业喷幅,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并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喷雾助剂,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抗蒸发等性能。选择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车载式担架机进行喷雾作业时,亩喷液量要达到30L以上。
三、科学作业,确保安全
无人机喷施作业前,要检查施药区域周边环境,确定施药边界,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同时,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中毒、药害等事故发生。
喷施作业时,无人机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开喷雾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对不适用于无人机作业的田块,应因地制宜选择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车载式担架机等进行喷雾作业。
喷施作业后,农药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不得丢弃至田间地头、沟渠路旁等。
四、提早防范,减损增产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在地秋粮作物中后期的苗情监测,依据生长发育进程,提前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防范局部地区高温、强降雨、旱涝急转和后期低温。要加大实施“一喷多促”力度,增强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抗逆能力,促进植株正常发育结实,落实关键生产措施,主动防御极端气象灾害,减轻灾害影响,力争秋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