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中学2023-2024年控辍保学方案
“控辍保学”是贯彻实施好义务教育的根本工作任务,也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之一”。确保我校年“控辍保学”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及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抓特色、促质量”的工作思路,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明确思路、分清职责;坚持“依法治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的总体思路,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相互配合,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奋斗目标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控辍保学”宣传管理机制,改进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深化义务教育辍学问责制,深入落实“控辍保学”三项制度(整班移交制度、排查报告制度、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落实义务教育辍学率问责制,推进个案管理,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本学年力争将辍学率控制在0.2%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要达到66%以上;各年级争创“无辍学班级”,每名教师争当“控辍保学先进教师”;确保我校“控辍保学”工作更上新台阶。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我校2024年度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伟
副组长:王庆海
成 员:何光青 周伟 全体班主任
四、任务目标
开展“控辍保学”专项宣传2次,在微信群宣传达4次以上。
五、主要措施
(一)坚持依法控辍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控辍保学的认识。
(1)继续坚持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将“三法”(即《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育纳入思想品德类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好法制教育。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三法”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接受教育的权利。
(2)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和舆论阵地,通过板报、标语、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体师生齐动员、齐参战,加大增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宣传到村、到户、到班、到人。并结合实际,宣传依靠科技、知识发家致富的典型,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定的又是实用的,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控辍保学工作的社会氛围。
2.继续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控辍保学的责任和奖惩。
(1)为把控辍保学这项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的工作切实抓好落实,各校要继续执行并完善落实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①入学通知书制度,②整班交接制度,③排查报告制度,④家访登记制度,⑤劝返制度,⑥学籍管理制度,⑦五长责任制。以上各项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便于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对生源的去向了如指掌,为及时发现及时做好辍学生和家长的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防止出现管理上的盲区。
(2)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教师的考核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终的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绩效考核等挂钩,奖优罚劣。结合开展“无辍学班”活动,对表现好与差的班级的包班领导、教师、班主任及时给予表彰、宣传典型经验或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每学期末,都要根据出具的考核结果,评出2-3名“控辍保学先进班主任”,用以辐射带动全校控辍保学工作的推进。
(二)坚持管理控辍
1.继续建立健全控辍保学组织机构。负责对全乡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及各自工作职责。
2、进一步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工作网络: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学校包年级中层领导--班主任--包班教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3.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状。按控辍保学管理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部门责任,并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教师业绩的主要内容。对责任人考核年终工作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流动关。建立并完善学生学籍网络信息管理,对学生的正常流动和辍学实行动态管理。严把休、转学手续关。要求外寄的学生及家长或所在学校必须开回回执证明。
(三)坚持教改控辍
1.要认清严峻形势,把控辍保学当作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来抓。全乡教职工都要牢固地树立起“有生则校在,无生则失业”的观念。使每一名教职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生存与个人的命运的必然联系,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的重要性、紧迫感、使命感,都能发自内心的决心把这项 “难中之难”的工作做好。
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牢固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针对本校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学校要重点抓好师风师德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领导、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领导、教师都深刻认识到,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大力倡导教师眼中无差生,“献给学生都是爱”的观念。严禁教师岐视、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能感受到学校、教师的温暖与关爱,产生恋校、恋班、恋师、恋学情结,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
3.改革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或个性发展。本学年,学校将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学号、排座次;不歧视学困生;不强行或变相要求其退、休、转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擅自集体有偿补课;学校还要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地为学困生补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梯次教学,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坚持扶贫控辍
1.严格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三乱”现象,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经济负担。新学期伊始,学校要严控收费标准,严控一些指令性的摊派、捐款等,尽可能地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2.加大资助力度,尽量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由于本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现实中确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上学难的问题。为此,本学年学校要在财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借助上级助学款,对部分家庭经济状况窘迫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