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 内容分类: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警示 | |
---|---|---|---|
发文日期: | 2024-04-18 20:46:23 | 生成日期: | 2024-04-18 20:46:23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
发布机构: | 黄圩镇人民政府 | 文 号: | |
名 称: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
关键词: |
一、警惕易中毒食物
(一)东北油豆角
(二)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毒素,经肠胃吸收氧化为“二秋水仙碱”,有较大毒性。中毒症状为口渴、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还可能伴有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建议食用前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
(三)未煮熟烧透的豆浆
(四)木薯
(五)发芽的土豆
(六)苦葫芦瓜
葫芦瓜又名瓠瓜、瓠子、蒲瓜等,通常味甜,但也有极个别葫芦瓜由于生长过程中受异常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影响,产生变异,携带苦味基因。甜葫芦瓜有大量糖分、蛋白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放心食用,但苦葫芦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苦葫芦瓜的毒素受热不易破坏分解,食用数小时后就会发生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则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甚至带有脓血等类似于中毒的症状。如果不小心误食了“苦葫芦瓜”,可以先多喝点浓茶,冲洗掉胃部毒素,如果反应强烈就要到医院就诊。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医院主要采用催吐、利尿等方法对症处理。关于网络上流传的“喝蛋清”解毒的方法,建议不要尝试。
二、勿食有毒动植物
(一)河豚鱼
河豚鱼,又称“河鲀”“龟鱼”“鸡抱”“气泡鱼”“气鼓鱼”等,大部分生活在海洋
(二)铜铸蟹
(三)蟾蜍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蟾蜍的毒性物质,不单存在于耳下腺和皮肤腺,其毒性物质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蟾蜍可作中药,但必须通过加工。含蟾蜍成分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导致中毒。为防止中毒,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青蛙与蟾蜍,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四)织纹螺
(五)麻风果
(六)洋金花
曼陀罗又称疯茄儿,其花称洋金花,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洋金花种类很多,各地称呼也不一致,为一年生的草本,大多是野生,全株有毒,主要成分是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生物碱。各种洋金花所含毒性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根、茎、叶、花、果实含毒量也不等,以种子含毒量最高。误食种子,浆果或幼苗可引起中毒。患者主要表现有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干燥、潮红、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等症状。要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教育儿童识别并不吃曼陀罗的浆果,防止曼陀罗的种子混入可食豆类,防止曼陀罗的幼苗、叶子混入菠菜等蔬菜中,在食用菠菜等蔬菜时,要挑除菜叶中的杂草杂叶。
(七)野山芋
野山芋又称海芋,全株有毒,以茎块毒性最强烈。野山芋根茎含有生物碱和草酸钙,又称含毒皂甙;另一种毒性成分带有刺激性的辣味,生食叶和根都会引起口腔、舌强烈刺激和烧灼感。其毒性有季节性变化,以旱季末最高。野山芋的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缺氧,还会伴随有消化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受阻致死。
(八)毒蘑菇
我省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每年都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目前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毒蘑菇中毒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主,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误采、误食导致。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一旦因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
(一)消费者在餐饮单位就餐时应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就餐后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与就餐商家取得联系,同时可拨打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二)一旦发生东北油豆角、鲜黄花菜、河豚鱼等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时到医院就医;餐饮服务单位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留存食品以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