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镇中心学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规划
(2020——2023)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88号,推进我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我镇适龄儿童接受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2020年9月,全镇共有完小5所,教学点8个,在校生4919人,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水刘、西彭两校无标准运动场,新集、万安小学教辅用房不足。
二、组织建设
为加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力度,特成立大庄镇中心学校“2020——2023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家伟
副组长:许道军
成 员:顾绪孟 曹 锋 朱其良 程绪洲 朱昌满
骆 骥 张朝生 杨 辉 李绪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负责全面部署和协调工作。
三、工作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3年底实现我镇各小学校之间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均衡,基本形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教育现代化指数位居全县前列,小学教育特色更显、亮点纷呈,乡村完小及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获得感逐年提升。
四、具体工作
1、整合优化小学布局。由中心学校牵头,按照城镇经济发展和中心村人口递增,逐年撤并规模较小的教学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到2023全镇保留完小5所、教学点5所。2021年争取实施万安小学、新集小学(东区)新建、扩建工程。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教育现代化要求,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全镇学校“智慧校园”比例,2020年达到30%以上,2021年后逐年递增,2023年达到90%以上。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采取骨干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
3、加快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按照“提质增量,强弱联合”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注重强强联合,积极引进区域内名校合作办学,不断擦亮“皖北名镇”教育品牌。通过名校引领、结对共建等合作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与辐射范围,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加强优质资源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引领。鼓励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帮助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对本校的课程与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讨和系统梳理,找出课程与教学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结合学校文化追求、学校特色与校本的育人目标,对学校课程进行优化。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求与个性特点,努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课程变革与教学实施上,追求学校特色的增长点。中心校开展特色课程与优质校本课程的评选活动,在系统总结与提升的基础上向全镇进行推介。积极参与市县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探究课程教学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前瞻性问题,形成“校校有教学改革项目,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5、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打造优质教育教学研究队伍。中心校和各完小按照教师条件建立骨干教师挂点指导学校教学制度,学科骨干教师要确定联系学校,定期到挂点学校进行指导。建立并实行空中课堂、网上备课等多种教研形式,提升教学研究深度和广度,增强教师学科专业能力。中心校教研室牵头,带领全镇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资源研发工作,将研发的教学课件、教学资源上传,供一线教师参考借鉴。
6、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减负增效向课堂要质量。中心校指导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总结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开展学科竞赛、优课展示、成果汇报等活动,搭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田,让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更广阔的舞台展示,通过教学研讨,推广优秀科研教研成果。广泛开展优秀学科教研组创建活动,教师全员参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教案生成、个性彰显、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力求课堂教学效益有实质性的提高。
7、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常规指导。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关注学生练习的质量和教师作业批改、辅导的及时性。持续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完善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对其成长过程做好记录,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确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
8、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强化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训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架构合理、分工细致的教师、班主任、校长培养培训体系。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切实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心理的关注和辅导,切实解决部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一级以下的教师,每5年必须参与1项校级或以上课题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每5年必须主持(或参与)1项校级或以上课题研究;中小学高级教师,每5年必须主持(或参与)1项县级或以上课题研究。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加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倡导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0、设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遴选一批理论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领衔建设面向全镇小学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从2020年起,根据工作室评选细则,设立若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等,3年为一个周期。中心校及相关学校按照要求为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和场室保障。
11、加快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工程改革,推动教师、校长合理有序流动。完善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确保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加快补充紧缺学科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继续鼓励新入职的教师到村小从教,提升对口帮扶水平,鼓励更多教师自愿到薄弱学校从教。
12、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建立学校校长、教师管理考核奖励细则,每年对在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优异的学校和集体进行奖励。同时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校长绩效的重要指标。凡任期内(5年为一任)学校教学质量没有提升的,校长一律不得连任、调任或晋升。各学校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大庄镇中心学校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