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文日期: 2024-08-02 08:50:26 生成日期: 2024-08-02 08:50:26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刘圩镇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市级非遗项目-刘圩大饼
词:

市级非遗项目-刘圩大饼

文章来源:刘圩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8-02 08:50

    泗县老百姓平日里最爱吃的主食不是大馒头,而是已传承百余年的“刘圩大饼”。刘圩大饼源自泗县刘圩镇,直径约40厘米,暄软如面包,闻之麦香扑鼻,嚼之口齿留香。泗县人说:“不用就菜,冲着这麦香就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了。”


作为泗县地方传统美食之一,刘圩大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远近闻名,是泗县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于刘圩大饼起源于何朝何代,历史也无从考查和记载,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了。

一大早,正宗刘圩房氏大饼铺子的老板娘房艳梅就开始忙活了。前一天晚上发好的面,经过一晚的发酵之后,面胚已经有了弹性,用手捶在面胚上嘭嘭作响。房艳梅麻利地在面团中加入碱面,30分钟后面胚再度发酵。二次发酵之后,将面胚揪成一个个小面团,再擀成圆饼状后放入发酵机继续发酵。约20分钟之后,经过三次发酵的面饼可以下锅了,经过5分钟的烙制,表面金黄、形如满月的大饼就出锅了。在掀开锅盖的瞬间,浓郁的麦香弥散在整个屋内,一个个刚出锅的大饼表面金黄、形如满月,直径50厘米左右,厚度约23厘米。外皮口感松脆喷香,用刀划开,饼瓤颜色洁白如雪,用手捏合后还能反弹,如海绵一般,吃起来口感绵软、清香微甜,令人忍不住舌间大动。。一天下来,饼铺通常能销售1500至2000个大饼。

百余年来,在时代的发展中,老式的平底铁锅被电饼铛代替,烙饼时不再需要不停地用手旋转面饼,省却了“盘花”这道工序。醒面也有了醒面机,节省了大量时间。尽管制作工序和工具有了改变,但刘圩大饼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不放任何添加剂,保持大饼麦香的原汁原味。


(来源:拂晓报)